陳強
摘 要:針對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應該積極協調師生心理狀態,優化課堂結構,挖掘當地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開拓符合農村實際的新課程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素質教育;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4;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95-01
隨著農村教育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師資水平逐步提高,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但由于部分教學設施的陳舊,部分教師的故步自封,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致使語文教學課堂保守僵化,語文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了使農村的語文教學進一步發展,應積極協調師生心理狀態,優化課堂結構,挖掘當地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研究符合農村實際的新課程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
隨著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趨勢和就業政策的宏觀引導,當前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高,這給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無疑注入新的血液。但與城區相比,有時不可同日而語。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有的教學設施陳舊落后。有的圖書室、自修室、閱覽室要么形同虛設,要么根本不設,多媒體教室、電子白板、學術報告廳等要么是鳳毛麟角,要么“完成使命”。因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規范性或創新型的高效課堂。第二,教師的心理特點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少數農村教師更新知識不及時,缺乏現代教育理念,有時缺少上進心和緊迫感,應付心理明顯,影響語文教學的效果。第三,部分學生心理失衡。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中學生的心理表現出其特殊性。有的因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成為冷落的對象;面對親朋好友的轉學轉校,望而興嘆;面對網上學習、遠程教育,可望而不可即……這導致部分農村中學生自卑自棄,有時存在厭學逃學現象。其心理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碰到困難容易產生畏懼心理,稍有挫折便會主動放棄。對于素質教育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顯得六神無主,只好“仰望星空”。第四,本應津津樂道的語文課,有時上成了言之無物的說教課。“講聽”主宰課堂,教師太“主導”,為分析而分析,為板書而板書,完全占據課堂陣地,讀、寫、聽、說、思的能力缺乏訓練,架空語文具體語言環境,脫離學生主體。結果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導致學生厭學或身心疲憊,也就無法提高教學效益。
二、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第一,“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提高教學效益,就要做好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協調。其一,學習現代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教學方式。主動探討適合農村中學生教學思路的教學設想,構建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幫助學生形成小組討論,養成合作交流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發言、不敢討論的畏懼心理,鼓勵他們敢說話,說真話,激發起思考的積極性。其三,構建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傾聽和參與者。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作品的初步認識,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通過傾聽,架起師生對話的橋梁。通過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心理上的偏差、疑惑、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有所選擇地查漏補缺。第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最主要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一,拋棄依賴心理,養成獨立意識。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師傅不過引路人,修行全靠自用心”說明能力不是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閱讀和探討出來的。其二,培養語文興趣,改變學習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中教師應各顯神通,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講當地河流的污染,可引用“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人畜受害”順口溜,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指出了環境污染帶來的巨大危害。第三,因地制宜,優化課堂教學。其一,立足于農村中學實際,創建有地方特色的語文教學新理念。農村語文教學有著自身的時代地域特點和風土習俗情結,語文教師可在備課時加以精心設計和考慮,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環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并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講到民風習俗,可鼓勵學生走出教室,了解通渭當地的淳樸民風。其二,課堂教學做到精講精練。在課堂教學中選取一個精講點,設計一個精練點,貫穿一種學法指導,培養一個良好習慣,達到多角度調動學生感官,激活和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第四,挖掘優勢,將語文課堂延伸至課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閑暇之余,鼓勵學生游覽當地的名勝古跡。比如在榜羅鎮,有紅色旅游基地紅軍紀念館,在通渭,有“隴上神泉”通渭溫泉,有絢麗多姿的桃嶺紅霞,也有被乾隆御封的玉狼山……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摸索、探究、學習知識,不僅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懷。
三、結束語
總之,因種種原因,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面臨尷尬境地,需要教師倍加努力,敢于突破,善于創新。這樣,才能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拓展更廣闊的天地,促使學生的精神境界、品德修養、語文水準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艷英.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的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4).
[2]王禎功.關于新課程標準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若干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