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慧麗
【摘要】音樂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種神奇而獨特的表達方式,從遠古時期人類就懂得運用簡單的聲音來傳達信息。所以,最初的音樂應該是一種極其實用的生活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它才逐漸演變成一種精神文化。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重視中學音樂教育,對學生整體素質充分、自由而全面發展起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興趣 審美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12-01
根據歷史記載:西周以后,學校制度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備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新課程標準中也把對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如此有意義和價值的學校音樂教育,作為現代音樂教師,我們怎樣教,如何在現代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操,是我們今天的教學中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首先,明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正因為音樂教育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才要盡最大的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清楚音樂對自我氣質的提升,人格情操的培養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音樂教學的關鍵。
第一:培養音樂氣質。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清楚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之一就是音樂能夠培養學生完美的氣質,為學生能夠在若干年以后成為人生的贏家而做最初的準備。
第二:增加技能與能力。所謂技能是這個社會對我們的更高一個層次要求,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要求我們的多層次發展,懂得越多,你面臨的機會就越多。從實用性角度來充分考慮學生將來的需求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會有一些收獲。
第三:音樂能夠讓人心情愉悅。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那些優美而又高尚的音樂,那些或慷慨悲壯,或宛轉悠揚的音樂里蘊含著中華文化關于道德傳承的高尚情操,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那些正能量影響著學生思想、道德、性格、修養、人生觀等各個方面的素質,培養的是一種懂得感恩、知道禮讓、謙遜平和、愛憎分明、處世淡然的道德情感和自覺自律的道德信念。所以說,音樂教育是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
其次,掌握音樂教育的方法與手段。音樂教育是美的享受,這種享受不分國家、地區、民族,它的本質就是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讓我們的學生懂得,教育不都是繁瑣而枯燥的,它也有美好和快樂的一面。所以,作為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的運用一切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正是因為沒有考試的煩惱,我們才更能從體現素質教育的培養角度,給學生以空間,讓他們能沒有壓力的感受音樂的魅力。
第一:給學生自由,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擁有成功的夢是每個人的期待,而音樂的世界里,不要否認他的夢想,哪怕這個夢想是到星空上聽月亮歌唱。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之相反,我們要盡可能的創造一切條件為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引導,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這是今天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和目標。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要做的是鼓勵、支持、引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現力。在不斷練習的音樂實踐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音樂技能和技巧,更培養了學生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撓、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以及刻苦學習的毅力,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這種品質會賦予他們的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對學習的高度自覺性和責任心,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只用真正的參與了,學生才能真正明確自我價值的光輝,當他們在漸進的學習中懂得思考、懂得生活、明確目標后,對他們以后事業和人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音樂教學探索的路十分漫長,而生物學家達爾文在總結自己成功時曾這樣說:“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學生只有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從而獲得最大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對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激發與培養的認識還很淺薄,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地努力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許娟.淺談在音樂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J];才智;2010年24期
[2]馮曉俊.淺談音樂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才智;2011年07期
[3]王文濤.課程改革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