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鋒
摘 要: 本文從閱讀求真、寫作真情、尋求本真等方面闡述了小學語文“真語文”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策略,具體從閱讀、寫作、活動、實踐這四個角度,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真語文”的構建方案與實施過程,旨在通過“真語文”課堂的構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真語文 構建策略 實施過程
“真語文”提倡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好語文”,引導學生獲得真實學習感悟和體驗,在真實的生活中探尋知識的發展規律,解決真實的生活問題,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將語文與真情實感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要科學設計與規劃小學語文教學方案,構建“真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閱讀求真,悟出真知灼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做到“真教學”,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科學規劃與設計閱讀教學方案,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廣泛閱讀,培養終身閱讀與學習習慣,以豐富的知識與扎實的教學技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與興趣。其次,需要教師掌握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通過閱讀方法指導和合理介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最后,需要深入了文本深處,引導學生實施閱讀實踐,以讀、感、悟、再現為閱讀模式,悟出文本的真知灼見,也悟出人生道理。
具體閱讀“求真方法”有這幾種:一是背景解讀。閱讀前,教師先引導學生探討文本背景,關于人物事跡、寫作目的、文章思想、寫作背景等,展開資料查閱,有效解讀。如《負荊請罪》閱讀,需要學生先了解作者,從作者的身份開始,之后探討文章寫作的社會背景和個人背景,解讀文章,探討文章真實的感情,并理清條理,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二是拓展閱讀。如學習《三打白骨精》、《負荊請罪》相關文章,可以拓展閱讀《西游記》、《史記》中的其他內容,從同一作家的不同著作或是不同作家的同主題著作進行對比拓展閱讀,展開反思、感悟,探索出真知。三是閱讀交流。強化閱讀交流,鼓勵學生表達,組織閱讀交流會、名著討論會、讀書活動等。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知識、情感,鼓勵學生表達想法,以閱讀激活思維,強化閱讀體驗,獲得“真閱讀”體驗。
二、寫作真情,凸顯真情實感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提高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的基礎與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教真語文”,凸顯“真語文”的作用,需要引導學生“寫作真情”,將學生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更好地寫作,避免空話、大話,也需要真情表達,體現真知,不能一味地抄、模仿,以“真”寫作,寫“真”內容,真正參與寫作,讀懂語文,學習“真語文”。
組織“真語文”寫作大賽,設計主題“學與問的奧秘”,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探索與發現,善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按圖索驥、查閱資料、合作探究、總結反思,得出問題的答案,將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探索與發現寫出來。又如《第一次抱母親》中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細節和感想,基于此,組織一次“母親”研討會,鼓勵學生寫寫自己的母親,從微小處出發,感悟母親對自己的愛,寫作真情實感,凸顯“真情”。以“真寫作”形式,展開“真語文”的學習,“真寫作”是輸出的過程,與“真閱讀”結合,能更好地讀懂、學真語文。
三、尋求本真,引導追求真理
為契合“真語文”和“教學做合一”理念,可以引入課題研究學習活動模式,以“尋求本真”為課題研究原則,展開與生活實際問題相契合的語文學習過程。探索真實的生活課題,將語文學習與多學科性質的綜合課題研究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與方法,以及多元學科的知識、研究方法,展開課題的深入分析與探討過程。課題“尋求本真”語文學習模式,以接近真實,需求真理為導向,在真正的學習、運用和實踐語文過程中,探討多學科知識與方法的融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介入與引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以“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展開課題研究。將學生分為四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取一個研究主題為方向,以課題研究的形式,準備好演講素材。小組可以選取霍金、張海迪、貝多芬這些名人的故事,展開課題研究,查閱資料、收集整理,并延伸閱讀;也可以通過調查訪談,探索身邊周圍人的真實故事,了解他們曾經的苦難與坎坷及應對方案;或者記錄下小組成員自身的“厄運”事跡,以自序的方式,展開演講稿的寫作。之后,在小組完成后,以演講形式,完成課題成果展示。用堅持的信念應對厄運,不管遇到何種厄運,厄運的大小,都需要勇敢面對,以“尋求本真”,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真語文”教學理念,以貼近生活、實際探索、感悟、體驗、反思與總結為方法,領悟出真知灼見、凸顯出真情實感、引導追求真理,將語文與實際生活、真實情感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強化運用意識與能力,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實踐。
參考文獻:
[1]王銘波.“本真語文”的解讀與實踐[J].小學語文教學,2013(30).
[2]張賽琴.真語文: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學作文教學為例[J].語文建設,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