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欣齊
摘 要: 本文主要闡述和分析了小學數學學困生在加減應用題解題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難,例如文字理解困難、問題識別和表征困難、認知策略不科學等,并對此提出一些可行的補救教學策略,對于學困生的補救教學應該著眼于造成其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提高學生的題目閱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問題識別和認知能力等。教師要循循善誘,從學生的解題心理和認知角度出發進行干預,通過個別輔導和談心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心理,適時給予疏導和糾正,希望能夠有效提高學困生解決加減應用題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加減應用題 學困生 補救教學
數學是通過運用抽象化思維及邏輯推理能力,對物體性狀、運動進行觀察和計數、計量所產生的一門應用學科,其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既包括數量、結構、空間模型,又包括數或量的變化。小學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不僅要注重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更要兼顧公平,使每位學生都能建立良好的數學基礎,因此有必要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干預。
一、學困生在加減應用題解題方面存在的困難
(一)文字理解困難。
文字理解困難主要體現在學生在理解應用題中出現的語法和句子結構時,往往表現得比較吃力。如,若應用題中出現了多余信息,就可能對這類學生產生了信息干擾,他們會更傾向于運用多余信息中的數字解題。除此以外,若解題過程中需用到的解題步驟所有增加,或者題目未使用直接性語言,就會造成學困生解題困難增加。
(二)問題識別和表征困難。
一般而言,學困生在解答加減應用題時,其識別問題的方式與一般學生有著顯著差異,具體反映為學困生沒有建立起充足的問題圖式,在判斷問題類型、把握問題內在結構方面存在障礙,因而導致其解題困難。同時,學困生對問題的表征時間常常比較短,在表征類型方面十分單一,不具備有效性,其對問題的表征常常集中于問題中包含的變量信息、數字信息,且在表征過程中并沒有體現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則更關注問題中含有的關鍵變量,善于運用關系表征,這是學困生在解決應用題方面較吃力的原因之一。
(三)認知策略不科學。
學生對解題的認知不當,是造成學困生解題障礙的原因之一。有關學者的研究顯示,學優生與學困生在看待應用題時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面對同一道應用題,學困生盡管也會采取一定的認知策略,但是其往往傾向于結合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自我評價,或者依照問題的難度指向而放棄解題,這對于解決應用題基本上無較大的幫助。但是學優生在面對應用題時,其認知策略常常指向問題的解決,能夠在其解題過程中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
二、學困生加減應用題的補救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遷移能力不強,缺乏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學習策略訓練以使其克服學習困難往往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對于學困生的補救教學應該著眼于造成其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提高學生的題目閱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問題識別和認知能力等。
(一)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因自身表現與學優生存在較大差異,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存在著自卑、畏難心理,這一系列負面心理情緒會在學習中產生消極作用,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一碰到諸如此類的應用題時,就會出現逃避、放棄解題等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幫助他們確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從多余信息含量少、解題步驟不繁瑣的簡單加減應用題著手訓練,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逐漸增加難度,一方面符合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規律,有利于訓練其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從成功和不斷進步中體會到樂趣,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進而走出自卑的心理“困局”,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注重方法,培養綜合解題能力。
如前文所述,題目閱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問題識別能力是學困生在解決加減應用題時存在的主要困難。教師應該通過有計劃地訓練,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在平常的課堂學習、訓練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解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困生進行讀題訓練,指導其分析題目中的主次關系,教會其鑒別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并且進一步教會其分析數量或者信息之間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題目的內部結構,幫助其更高效地解題。除此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定期整理和回顧自己已經攻克的難題,找出這些大量的加減應用題中存在的共同點,學會自己總結和探索解題思路。
(三)轉變認知,優化學習策略。
應用題綜合性較強,其問題的順利解決時建立在對問題的整體認知的基礎上,而學困生由于自我信心不足,長期處于失敗情緒中,往往會結合題目難易程度進行自我評價或者產生放棄做題的傾向。此時教師要循循善誘,從學生的解題心理和認知角度出發進行干預,通過個別輔導和談心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心理,適時給予疏導和糾正;并且說明在解決應用題時碰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不可過于浮躁或者急于求成,而應該平心靜氣地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仔細分析,才能順利解決問題。比如,當學生在解題時出現“卡殼”情況,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和解決問題,不在學生課桌旁過久停留,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其能夠冷靜地思考并解題。
結語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小學數學作為關鍵的基礎學科之一,其教學方法及效果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數學學困生往往因為存在心理障礙、認知障礙和閱讀理解能力不足等弱點,在解決加減應用題時無法得心應手。針對這一情況,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認知和學習方法的干預,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誤區和困境,不斷取得學習和思想上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小娟.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解題障礙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吳增強.小學數困生應用題問題解決策略及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杜劍影.小學數學簡單應用題教學策略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