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
摘 要:新時期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亟需轉變觀念,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音樂。小學音樂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音樂教育可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有效地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淺析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具體新途徑。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音樂;教學;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29-01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在新形勢下應當注重倡導關注學生的發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小學生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和飛揚起來。
一、以人為本的小學音樂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既是一種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價值取向,又是一個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也是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要求。“以人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關愛人的生命及生存環境。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有效學習最重要的內部條件:一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二是學習者主動的加工活動。從外部因素來看,主動來源于教師贊賞的笑臉、同學羨慕的眼神、家長滿意的夸獎等,但更有效、更持久的“主動”來源于人的內部因素,即學習者的自身興趣。
培養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創新興趣,主要在于教師采用豐富有效地教學手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活潑新穎和充滿感情的教學語言,在于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將知識性與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創新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這種感性認知的教學方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能激發出兒童的創新興趣。同時,對學生創造性言行的適時表揚,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兒童具有創造性,這一點毫無疑問,他們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創造被別人所認可,就可能引發出更大的創造興趣,進而促使其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二、以人為本的音樂教學新方案
1、設計學生參與型音樂教學活動
在以人為本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帶動學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地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開展了“音樂期末爭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活動中有許多具體的項目,有全體學生集體齊唱歌曲,要求他們唱歌姿勢大方。歌曲旋律準確、完整。歌聲自然富有情感,參與積極。每唱一首歌曲,以上四項都能做到的就能得到一顆星,不能做到的則不得星。其次還有音階接龍,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唱一個音,一次就過關的就能得到一顆星,提示三次以內能唱準的,不加星也不減星,提示三次仍然唱不準的減掉一顆星。聆聽活動是以聽音樂說曲名的形式展開的,聽對一首加一顆星。最受學生歡迎的是表現(獨唱)活動,每人唱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歌,要求和齊唱的相同,四項達到得到三顆顆星,加動作表演的學生能夠外加一顆星。在獨唱活動中,學生紛紛上臺演唱自己的拿手好戲,使音樂教學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期末成績以星星多者為優,依次類推,有效地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和學習。此外,為提高學生作曲的興趣和綜合能力,指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創編音樂劇等音樂教學活動也是有益地嘗試,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讓學生從動畫片中輕松學音樂
傳統的音樂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動畫片音樂作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完全可以用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動畫片中的音樂通過篩選、重組等手段制作成課件引入課堂,使學生從中學習他們喜愛的動畫片中的歌曲,從中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優秀動畫作品在內容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動畫作者或者社會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人物豐富的感情活動,可以使得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著多方面、多層次的情感審美教育,有效引導學生對音樂思想情感的發掘、把握和對音樂藝術形象的表現,充分做到引領學生走進音樂殿堂。
總之,把優秀動畫作品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方式,讓學生在動畫片中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是符合“以兒童為本”的科學理念的。
三、教師努力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當代信息社會社會和家庭的信息量猛增,小學生的智力發展也在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對音樂敏感性、接受音樂的能力、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都在不斷提高。面對來自社會音樂教育的挑戰,小學音樂教師應該認識到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對音樂課程而言,并非讓每位孩子成為音樂家或演奏家。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音樂在孩子的人生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只是在調節學生學習情趣、陶冶情操上,而是在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習毅力,增強學生的智力發展。音樂挖掘了學生智力的基源,激發了學生智力的活力,讓孩子們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音樂教師們要認真研究音樂課程標準,找準教學目標,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為提高每位學生的音樂修養而努力不懈。
四、總結
讓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并在音樂的作用下健康成長,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勢下對教師的更高要求。音樂教育方法要現代化,教學內容要現代化,要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增選具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貼近學生,讓小學生在音樂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以新觀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務于教學,不斷開創教育教學的嶄新局面,使小學課堂教學呈現新的氣象!
參考文獻:
[1] 曹 理.繆裴言 中學音樂教學論文新編[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鐘啟泉.音樂教育展望[M] 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1
[3] 賈麗麗.小學音樂課新教法的探索與嘗試[J].科教文匯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