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英
摘要:高中音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學習音樂內化為自我的需要,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自覺地接受音樂的熏陶,領悟音樂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借助音樂的神奇力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培養出一大批有藝術涵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
關鍵詞:高中音樂;引導;主動參與
讓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并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這是我們音樂教師所承擔的任務。而這個任務的完成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學生是否積極地去參與、去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專題研究活動,探索怎樣利用積極學習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怎樣把有效的學習時間貫穿到具體目標學習中去,從而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音樂教學情景,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審美環境,喚起審美注意,激發審美渴望;用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和教學內容的連接,能達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運用多媒體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發現,中學生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按照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誘發豐富的形象思維,從而激發其學習欲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主動參與學習。
二、設計活動、增強趣味、促使學生產生興趣
音樂活動具有趣味性,學生參與活動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感情。為了讓學生唱準歌曲中音程跨度比較大的音節,我利用課件設計了“找朋友”的小游戲。找出七個學生扮演童話故事中的七個小矮人,然后我彈琴,每發出兩個不同的音節,學生就將這兩個音節唱出來,然后扮演著兩個音節的同學就握一下手。其實這在傳統的音樂課中,是一個聽唱單音的音樂活動。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非常感興趣地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
三、情感體驗——感動
從本質上講,音樂欣賞是一種聽的過程、也是一種聽的藝術。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音樂欣賞是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種心理功能綜合的動態過程,所以情感體驗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也是師生交流過程的最佳切入口。音樂欣賞課堂的活動設計必須突出音樂性、情感性,以情為先,引導學生在音樂聽覺的時空中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享受音樂美感,陶冶情操。例如,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是1831年肖邦離開祖國還不到一年,華沙起義失敗了,使他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悲憤的心情下所寫的這一樂曲。在聆聽中要讓學生能聽出:曲中具有英雄氣概的剛毅主題,是在十六分音符琶音持續不斷地急驟起伏的襯托下所展現的。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體驗音樂的豐富的、震撼人心的表現力。實際上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學生會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主體意識帶人到音樂中去,并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受。因此,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是必然現象,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欣賞空間,讓他們能自由的體驗音樂。
四、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活動
所謂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學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維方法。比如,學生已經了解了什么是音樂中的二拍子,并通過走路,體會到了二拍子音樂的特點。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體會到二拍子的特點呢?學生會給老師做出多種有二拍子特點的動作。再如,當學生已經了解了3/4拍號的含義,老師就可引導學生根據拍號的要求和已掌握的音符知識,自己編出不同節奏的四三拍的“小節”,并讓學生從中選出2~4節編出流暢的終止感較強的節奏譜。
五、創設情境、師生互動
新課改下的音樂教學,由以往的靜態教學轉變為動態教學——“互動”教學,提倡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交往互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互動”教學方法,是通過師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全面互動體現的,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教學過程中互動氛圍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優化互動情境,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活躍思維,進發潛能。
六、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在音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人際關系,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則普通身份加入,通過適當點撥,發揮向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從而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的更多的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提高。我在音樂課上設計了“金歌聯歡”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教材中的《一二三四歌》,教師也可以提示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編,將拍手動作換為跺腳、吹口哨等動作,使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受創作的成功感。
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學習音樂內化為自我的需要,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自覺地接受音樂的熏陶。領悟音樂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借助音樂的神奇力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培養出一大批有藝術涵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