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特根
摘 要:提高幼兒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兒教育十分關注的話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關鍵詞:合作;交往;幼兒;培養;感悟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137-01
激發幼兒合作的興趣,創設適合幼兒合作的條件,促進幼兒愉快發展;通過實習過程中的探索發現,要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必須要重視激發兒童對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給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培養幼兒解決合作中遇到問題的能力,給予兒童自我表達、自由創作及體驗活動樂趣和成功感的機會,通過合作研究式的師生互動、同伴互動進行學習等,努力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踐中,兒童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主動合作、愉快發展的實踐者和體驗者。
一、良好的興趣能使幼兒在一種輕松和娛樂的心境中獲得發展
美國著名教育家玫琳凱指出:二十一世紀是兒童的世紀。新世紀的學前教育完全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孩子在教育中應是自由、愉快的。興趣是推動幼兒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教育學家烏申斯基也說:“沒有興趣地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欲望。”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
二、創設適合幼兒合作的環境
1、培養幼兒的合作品質,離不開環境的支持。
《綱要》指出:“教師應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當教師走下神圣的講臺,來到幼兒中間,與他們融為一體時,幼兒的主體參與才能夠發生。特別是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意見、愛好,保護幼兒的自由權利,才能夠使幼兒敢于合作、樂于合作。
2、提供合作的物質環境。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物質環境是幼兒進行合作的橋梁。環境能美化、裝飾幼兒的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發揮出教育功能,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應有目的的營造合作的環境,使幼兒身處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為幼兒創造一切合作的機會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問題使幼兒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同時獨生子女的任性 , 自私、處處以我為中心等現象比較嚴重,這使幼兒在合作能力的培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就尤為重要。
1、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合作游戲。這樣,幼兒在活動時就不能只顧一個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幾人合作共同配合來完成一項任務,把每個人的想法和意見都融合進去,這時二人或幾人協商的過程,就為幼兒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2、把幼兒合作的培養貫穿在各個環節當中。如一起拼圖、搭積木、作畫、看圖書都可以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合作的機會。作為教師,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提供合作的機會。
3、創造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間進行合作的機會。這樣可以拓展幼兒合作對象的范圍,使幼兒在朋友中找到“最近發展區”,鞏固幼兒對不同合作環境的適應性。
4、隨機抓住教育契機。每個人的活動基本上是獨立完成的,幾乎沒有任何交流,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抓住教育契機,運用啟發、鼓勵的語言積極引導、幫助幼兒學習合作的方法,使幼兒的行為趨于協調,從而進行良好的合作。
四、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正確的合作方法
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
1、要學會用語言交流。經常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并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在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的同時,還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交往時學子使用適當的禮貌語言。
2、教幼兒簡單協調關系的方法。如,在建構游戲中,有些幼兒不顧別人的需要,隨便伸手去拿同伴的游戲材料,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其觀察別人的需要,啟發他想一想:如果別人拿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會怎么做?你需要的材料能用什么代替?你要怎樣才能讓別人把不需要的材料給你用?從而讓幼兒懂得要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言行,與同伴友好協商合作。
3、培養幼兒解決合作問題的能力。現代多數孩子就形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對抗、攻擊等性格特征。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大多遇到糾紛時不會很好的解決,不是告狀就是吵鬧。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幼兒解決幼兒這間的矛盾問題。教師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就需要采取一種幼兒喜歡并樂于接受的方式,不要傷害幼兒的自尊心。
五、積極引導激勵,讓幼兒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
幼兒在與小伙伴交往中逐漸學會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會繼續產生合作的需要,產生積極與人合作的態度。教師的講評能夠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引發更多的合作行為,對提高幼兒的合作品質非常重要。教師讓幼兒體會合作成功的快樂情緒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成果展示法、表揚法、激勵法。教師的評價對幼兒的情緒很重要,這是使幼兒能否體驗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要對幼兒合作后的結果給予恰當的肯定和激勵。對合作不好的幼兒給予肯定也要和鼓勵。以免對合作對方產生抱怨情緒,從而打消繼續合作的積極性。
總之,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幼兒時期正是人的各種合作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幼兒進行合作訓練的最佳時期。要提高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能達到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讓幼兒逐步掌握與他人協商合作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進入社會,成為被社會接納和歡迎的高素質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