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豫梅 倪志勇 劉超 任燕萍 張樺
摘要:學科競賽是培養專業知識技能過硬,具有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新疆農業大學首屆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調查,分析了現今學科競賽存在的現狀和影響學生參賽行為的因素。同時,通過學生競賽中反映出的教學培養問題,為農學類專業學生專業必修課-基礎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指出問題并提供思路。
關鍵詞:生物化學;學科競賽;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05-02
學科競賽是面向大學生開展的專業素質類的競技活動,是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理解、思維構建和實踐操作的綜合考評過程[1,2]。而學科競賽的結果更加集中體現了學生對專業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運用能力、身心素質及協作精神,并進而通過學科競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來挖掘專業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為相關教學改革提供研究思路。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學安排中都存在實踐教學弱化的現象,重知識傳授而輕實踐能力鍛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分配不均勻的現象,這樣十分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對于農業、理工類高校[3]。因此,為了培養專業基礎過硬及以學生科技創新為導向,培養農業類專業學生的生物化學領域的綜合技能,新疆農業大學舉辦了首屆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而本文就結合本次競賽實施效果,針對如何開展和建立系統、規范化的生物化學領域學科競賽管理機制方面進行探討,為農業類高校相關專業開展學科競賽提供理論及實踐參考。
一、大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態度
為了更加科學地了解學生對參與我校首屆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態度,本競賽組委會成員在農學院、林學與園藝學院及草業科學與工程學院對大二及大三的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重點調查學生對參加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看法及態度。最后統計,本次發放網絡電子問卷共計150余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問卷回收率為80%,其中大二學生反饋回復78份,大三學生反饋回復42份,在回收的12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89%地點學生表示非常贊同學校組織與專業相關的學科技能競賽,認為這對于學生自己對專業技能的鞏固理解及提升應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而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可以更加深入、有效、系統地完善學生具備的專業實踐技能,增加對生化實驗技能的整體理解。同時,通過競賽,學生在實驗技能實操方面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競賽可以充分意識到在生化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培養了他們對問題的辨析能力及對整體實驗的歸納整理能力。由此可以充分說明,我校大學生群體對于參加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意義的認同度是非常高。
二、影響大學生參加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行為的因素
然而通過初賽的第一個階段,競賽組委會成員發現真正能付諸實踐參與此次比賽的人僅64人。隨即,我們對未參與本屆技能學科競賽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中發現造成未參加本屆學科競賽初賽的同學,其原因分為三類:第一,學生自身的因素。通過調查學生反饋出,如今一提到學科競賽,學生自身就會認為是學霸級別學生參與的活動,與專業綜合能力相對薄弱的自己沒有關系,如果前去參加,也只能充當“炮灰”,得不到鍛煉,沒有參加的任何意義。第二,對學科競賽的傳統觀念。學生普遍認為學校舉辦的學科競賽通常形式較為傳統和呆板,沒有興趣;學科競賽的宣傳效果還應該加大力度,這樣就能避免一些想參加比賽的學生錯失參賽機會。第三,學科競賽安排的時間。學生認為學科競賽的時間安排一定不能讓學生在參賽過程中耗費大量的業余時間,而且盡量安排在每一學年課程相對較少的學期,這樣學生可以以更充分飽滿的狀態參與比賽。
通過調查可見,影響大學生參加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行為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學生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弱,這是導致學生不愿意參加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最重要因素。近年來,我校農學類專業教育體制雖然一直在摸索和改革,但對于重要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僅安排在24學時的實驗課中進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造成了真正給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并不多,從而促成了學生的生化專業理論知識性相對較強,而實踐操作技能的應用能力比較薄弱。而學生的普遍觀點認為,現今的學科競賽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相當高,僅知道一些傳統課本的知識很難在競賽中獲勝。所以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弱是學生不太愿意參加學科競賽的一個軟肋,也是決定性因素。
第二,較為傳統的學科競賽模式造成學生望而卻步。通過本屆競賽的初賽、復賽和決賽過程中學生的反饋信息,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科競賽因結合生活中的生化問題,以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進行開展,這樣會吸引更多學生的參加。過于傳統和呆板的傳統學科競賽模式讓學生感覺到乏味和膽怯,嚴重阻礙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參加競賽過程中感受到生物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意義,能通過競賽實現提升自我生化綜合能力的樂趣,讓大家更加喜愛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這才是學科競賽的重要意義所在。其中,不少學在反饋信息中表示,若學校舉辦一些略帶娛樂性而又不失專業性內容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活動,他們會更愿意參加。因此,此點可充分用來借鑒,為今后學科競賽的形式多樣化探索提供方向。
第三,學生參賽時心理素質及經驗不足引起學生參賽水平發揮。學生參賽時的心理素質較低,容易緊張引起參賽水平失控的現象在本屆學科競賽中也屢次出現。在學生參加完學科競賽復賽(生化技能實操)環節的反思自評中。競賽組委會成員發現,諸多學生都談到自己由于參賽時過于緊張,將原本自己很熟悉的操作技能都忘記或操作錯誤的人數居多,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例如對競賽操作環境的不熟悉等因素。而我們都知道,大學的學科競賽是而向所有專業相關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覆蓋而更廣,參賽心理膽識的鍛煉對于初次參加競賽的學生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如何降低學生的參賽心理緊張情緒及提升學生真實參賽水平的發揮也有待于研究。
三、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通過本屆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實施及參賽學生的表現,結合現今我校農業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面,筆者深入思考建議,我校應改革農業類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基礎生物化學課程的實驗實操部分的課程體系結構,加強學生對生化實驗基本原理、實驗操作技術強化的教學和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們的生化綜合實驗技能能力。
首先,要改革農學類專業專業必修—基礎生物化學課程實驗環節的體系結構,需要改革該實驗環節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實踐實操考試為主,筆試為輔助的考核方法,增加對生化實驗的設計環節。除了學生上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時間外,規定學生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一定量的實驗設計任務。這樣能有效引導學生在達到正常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可以對其進行生化實驗思維設計方面的鍛煉。
其次,將基礎生物化學課程實驗環節改革與課程體系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課程實驗環節掌握最基礎的實踐內容后,使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成為日常教學的有益補充,將更多的生活中出現的生物化學實際應用引入學科競賽中,不僅突出了學科競賽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學科競賽的達到更高一層的深度。以競賽推動教學體系的改革,以教學改革為學科競賽提供基礎支持。
第三,建議建立分級競賽機制,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的學科競賽中。其中,第一級是生物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及技能的學習。讓老師在進行實驗授課的過程中就舉行學生班級內部的學習比賽,激發學生對學好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的興趣,讓80%的學生強化和清晰對生化實驗技能學科競賽的意識。第二級是生化實驗課程開設的學期進行全校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競賽,選出40%的學生組成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協作小組。再進行系統更深入的培訓,從生物化學實驗室的使用說明、生物化學實驗的核心四大技術、生物化學實驗的設計原理等多方面對學生加以鍛煉,提升學習難度,擴充學生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的原理和設計能力,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第三級是利用放假間對學生進行生物化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隊員組成創新實踐小組,強化鍛煉,結合我校大學生創新項目的開展,對學生進行科研問題研究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鍛煉,達到為參加省級及國家級相關的學科競賽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曉彤,陳曉洪,等.基于學科競賽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實驗實踐學,2013,(10):1007-1009.
[2]李金昌.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相結合,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28):001-003.
[3]包秋燕.陳孝慧以學科竟賽為載體,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J].中國電力教育,2015,(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