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億
【摘 要】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整合職業學校與普通教育學校資源,促進職業學校與普通教育學校攜手合作,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闡述“職普滲透”的主要內容及主要策略,使職教的就業教育與普教的升學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職普滲透 綜合實踐課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057-02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學校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并且受到學校教學設備、教學場地、師資水平的限制,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往往流于形式,給學生留下的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很少。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學生無法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如何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和開展,切實地、創造性地落實課程計劃中的有關要求,是擺在義務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從2014年開始,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開展了“職普滲透”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以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切入點,結合職業學校自身特點及普通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需要,開發了一系列符合普通初中學生需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文結合實踐談談具體的一些做法。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內涵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八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八種智力,只是這八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即學校里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師樂于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積極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
二、“職普滲透”的主要內容
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發現自己至少有一個方面的長處,學生就會熱切地追求自身內在的興趣。這與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內涵是一致的。
本文提出的“職普滲透”,即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整合職業學校與普通教育學校資源,開發一系列符合普通初中學生需要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職業學校與普通教育學校攜手合作,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使職教的就業教育與普教的升學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探索普職滲透的方式、政策和機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成才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和良好的發展空間,為普通中學多樣化人才成長培養模式探索有效途徑。
(一)滲透職業教育理念。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社會對人才類型的需要是多樣化的,每個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疇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只有準確了解自己天賦的人才有可能正確選擇對其有利的,接受挑戰并感到幸福。“職普滲透”實踐活動讓中學生了解職業及職業技能,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尋找到符合自己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在“職普滲透”實踐活動中,應使教育與職業相溝通,使學校與社會相溝通,把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為社會創造財富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正如教育家黃炎培所說:“以廣義的職業教育言之,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普通教育亦應改良以適應職業之需要。中學不應專以準備升大學為目標,升學準備、就業準備必須合一。”
(二)實踐課程的建設與開發。“職普滲透”以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切入點,結合職業學校現有的專業特點,從模型制作、模擬企業、安全救護、民俗民藝、禮儀展示、家政廚藝、陶藝、趣味電子、動漫制作、剪紙、機器人、服裝設計、建筑設計、茶藝、化學工藝、機械加工等多種技能培養出發,結合普通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需要,建設職業教育體驗園區,開發符合普通初中學生需要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合作,組建課程開發團隊,運用普通教育課程與職業教育課程相銜接的標準開發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教學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實施計劃、考核方案、教案、課件、案例、習題庫、校本教材等。尤其注重對于多元評價方案的設計與開發。
(三)職業教育體驗園區的建設。職業學校立足于現有的專業建設基礎,結合區域特點,打造富有特色的職業教育體驗園區,并制訂職業教育體驗園區的相關運行機制,讓職業教育體驗園區成為普通初中學生進行職業體驗,了解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重要場所,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進一步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今后的職業方向。目前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的職業教育體驗區有民族傳統手工藝體驗區、旅游專業體驗區、電子電器專業體驗區、學前教育專業體驗區、信息技術專業體驗區、機械加工專業體驗區等。每一個體驗區按照職業標準設置不同的工作崗位。比如在旅游專業體驗區就根據不同的職業標準設置了中餐烹飪體驗區、西餐烹飪體驗區、酒店管理體驗區、旅游服務體驗區、高鐵乘務體驗區、郵輪服務體驗區等。
(四)多元化職業教育滲透方式的探索與實踐。針對不同初中學校的具體情況,靈活開展送教上門、集中培訓、參觀體驗、主題實踐、聯誼活動、組織考核等多元化的職業教育滲透形式,積極探索有效的“職普滲透”實踐活動形式。 “送教上門”的形式在學生熟悉的場所進行職業教育體驗,為初中學生提供了方便,但是卻缺少了職業教育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參觀體驗”的形式讓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但是卻無法深入細致開展研究學習;“集中培訓”的形式具有培訓設備齊全、培訓時間充足的優勢,但是卻增加了組織和管理的難度。這些活動形式各有所長,只有綜合運用,相互補充,才能保證“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協調下,兩年來,來自近百所初中學校的5000多名學生參與了各種形式的“職普滲透”活動實踐與體驗,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學習生活技能和職業技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開展“職普滲透”項目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職普滲透”實踐活動全過程管理。中職學校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加強“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管理。具體而言,即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學攜手合作,以職業學校為基礎,吸收初中學校部分負責德育、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教師作為研究和協調人員,在職業學校成立“基地型綜合實踐活動”管理機構,對“職普滲透”活動進行策劃與實施,以保證“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并通過校校合作,商討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給予“職普滲透”實踐活動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充分開發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職業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企業教育資源等在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學校還要注意構建指導學生“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人才資源庫。根據不同的活動要求,學校可以聘請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將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初中學校學科教師、企業技術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納入人才資源庫當中,具體指導學生的“職普滲透”實踐活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職普滲透”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學校通過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國外教育機構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企業實踐培訓相結合、定期培訓與不定期培訓相結合等各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培養“職普滲透”教師團隊。在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要鼓勵、支持教師去研究“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能力。
(四)取得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職普滲透”項目的研究與實踐開展的范圍包括筆者所在地市教育行政部門管轄的上百所初中學校,惠及5000多名初中學生,參與面廣,涉及人員眾多。同時,“職普滲透”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建設適宜的“職普滲透”體驗區、耗費一定數量的實訓器材及大量高技能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經費上給予協調及大力支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有效銜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職業學校開展的“職普滲透”活動研究與實踐,是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認識、摒棄教育行為功利化、促進教育科學發展和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作者簡介】邱 億(1977— ),女,廣西柳州人,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科研處主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