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麗虹
摘 要:課堂沉默現象是個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的問題,這一現象在各大高校的英語課堂都會出現,但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這一現象尤為突出。課堂沉默現象的成因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學方面的其他諸多因素。本文從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探討這類院校英語課堂沉默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以期改善這類本科院校現有的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關鍵詞:新建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沉默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B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大學英語教學也由以往單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向交際性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模式轉換。即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張開嘴大膽說英語,以增強學生運用英語交際會話的能力,這樣才能順應時代前進的步伐,培養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然而,當前許多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差強人意的——在與同學交流討論時,他們選擇沉默不語;面對老師的提問更是三緘其口,由此導致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環節成為老師最為頭疼的環節。
一、導致課堂沉默現象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1)英語學習興趣的缺乏。眾所周知,如果學生自身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就必然會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而在當前的許多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條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使他們對大學英語課程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因此也就更談不上積極了解英語課程相關知識,主動參與課堂交際活動了。這種學習興趣的缺失成了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2)英語基礎薄弱。學生是否能夠流暢使用英語交流取決于其之前英語知識的積淀:較高的英語水平為其在大學課堂上的良好表現奠定一定的基礎;反之,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出現無物可言的情況。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學生由于入學前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所以在課堂上面對侃侃而談的英語老師時大多時候不知所云,想讓學生理解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就成為天方夜譚。因此,學生英語基礎差的問題成了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
(3)傳統觀念和畏懼心理的影響。中國學生多年來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課堂上一直采取多聽少說的原則,認為規規矩矩地聽講課、做筆記是對老師的尊重;而積極地對老師的授課內容做出回應,并和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都不應該是課堂上應有的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他們傳統觀念里的課堂形式。另外,一部分學生也存在一種畏懼心理,即不想被同學認為喜歡出風頭,更不想因為回答錯誤而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丟面子。這種源于內心的因素導致大學英語課堂上部分學生選擇沉默不語。
2.教學方面的原因
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外,來源于教學方面的原因也會導致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產生。
(1)教學模式老套。當前我國部分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仍延續已有的“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的教學模式。課堂上老師用英語侃侃而談,而大多數學生卻神游天外,面對老師的一腔熱情不知所云,甚至昏昏欲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參與,而過分強調知識的講授,殊不知學生并非是收納箱,學習的過程也并非將物品放入箱子那么簡單;它需要學習者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和消化,有效進行知識的輸入之后,才有可能實現知識的輸出。
(2)考核評定不恰當。當前,部分學校的大學英語考核體系缺乏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考評,這主要是一直以來沿用的筆試考核標準造成的。所以師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如何提高書面考試成績上,大多數學生更是只要通過了考試,就將英語拋到腦后……這樣的考評標準就像是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因此,在長時間以應試為考量標準的模式影響下,學生早已經習慣了“不出聲地讀書”,課堂沉默現象也由此產生了。
(3)教學材料不充分。教材的優劣對于課堂教學氛圍也有很大程度的影響。目前,國內很多本科院校都采用相同的大學英語教材,然而,正是因為教材的統一,才導致了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課堂沉默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與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感到吃力:那些想努力學好英語的學生在面對自己很難駕馭的教材時就會力不從心,他們想說卻不知該如何說,最終不得不放棄說。
二、課堂沉默現象的應對策略
1.加強文化導入,提升學習興趣
語言的學習不是純粹的知識點的學習,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學習一種語言而不了解其所屬的文化內涵,到頭來學到的也只會是皮毛。在對所學知識不理解透徹的前提下,學習行為只是一種機械記憶的行為,學到后也很快就會遺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英語文化的導入,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語言,讓學生在異域風土人情的熏陶下提升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英語的學習。
2.摒棄傳統觀念,克服畏懼心理
除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外,課堂內外教師還應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以及學生保持沉默的真實原因。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正視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和反饋。當學生應用語言的機會增多時,他們的自信心會慢慢建立起來,也會逐漸克服心理上的恐懼。
3.因材施教,合理選“材”
因材施教、合理選“材”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教師授課時應優化教學模式,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用一個標準來要求全班學生。另一方面,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征訂英語教材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選取題材、內容及難易程度相當的教材。同時,利用網絡資源來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讓英語學習走出課堂,貼近生活。
4.強調交際實用性,完善考核體系
建立有助于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核機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傳統口語考試通常只是讓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或者背誦一段課文,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英語學習對其未來的發展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能夠在考核時側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考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交流中的話,學生自然就會重視課堂發言或者課堂活動的參與。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課堂活動參與情況納入到量化考核體系中,激勵學生多發言、敢于發言,樂于發言,這樣課堂沉默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結語
課堂沉默現象是當前許多高校英語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頗為無奈的問題,它的成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既有學生的自身因素,也有教學模式、教材方面的因素。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課堂沉默現象尤為嚴重,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出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一個交流的平臺,協調好師生、生生間的關系,努力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最終實現打破課堂沉默、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