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陶保富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持續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是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徑。本文首先對校企合作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在此基礎上提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B
一、校企合作的現存問題
1.校企合作的層次不夠深入
校企合作缺乏實質性內容,企業參與度不高。校企之間沒有定期交流的機制,企業沒有參與專業課程標準和培養目標的制訂,因而學校不能按照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和組織模式對學生開展實訓教學和技能訓練;學校的實踐性教學沒有企業人員參與,缺乏更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制度文化建設及運行機制方面的合作。
2.校企合作的監督、評價、反饋體制不健全
目前學校和企業在評價體系上不一致,學校認為企業在校企合作中不積極,而企業認為學生實習會影響企業的效益。校企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需要第三方行業協會的協調和監督。
3.高職院校自身建設不足
高職教育處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過渡階段,難以做出準確的定位。一些高職院校直接由技校改制而成,硬件設施薄弱,實訓設備和實訓基地不足,師資力量不強,教師缺乏創新科研能力,企業很難從校企合作中獲得所期望的利益。
二、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
1.校企合作模式一:單班試點→制訂方案→校內推廣
學校選擇專業對口的企業,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并與企業簽署協議,以企業為主制訂實習計劃,校企共同管理。第一批頂崗實習結束后,認真總結頂崗實習的經驗教訓,制訂頂崗實習實施方案,明確頂崗實習實施的原則和程序,簽訂協議,明確三方職責。在此基礎上,增加頂崗實習的專業和人數。學校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企業的生產和技術開發,其實踐操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企業指導老師成為學校的外聘專家。學校將實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作為達成課程目標、修改教學內容的依據,教學計劃設計成“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訓項目課程”模式,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2.校企合作模式二:“廠中校”
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詳細的企業實習計劃。成立企業實習指導小組,指導小組由學校管理人員、專業系主任、行業專家、企業管理人員共同組成。企業培訓指導老師負責學生企業實習的組織管理、安全操作規程、技能訓練等工作。學生在培訓教室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相關操作技術培訓,每周有培訓周記,實習后寫實習報告。實習期間由實習指導小組對學生的出勤、紀律、工作情況進行考核。
3.校企合作模式三:聯合招生,聯合培養
校企聯合招生,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要求。根據企業用工計劃確定招生人數,入校即入廠,為企業的準員工,享受企業的福利待遇。校企實施聯合培養人才計劃:企業在學校建實訓車間和專門生產線,按企業生產實際環境對學生開展實訓教學;學校以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為主,適當吸收企業人員參與;企業以生產性實踐教學為主,適當吸收學校人員參與。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兩套標準,規范培養過程。學校提供校內課程標準、教學工作和考核標準;企業提供培訓標準、職業標準、安全操作和技能考核標準。校企共同制定理論課程標準,企業負責生產和培訓內容,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監督、管理、指導與考核。整合資源,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技能教師組成課程教學團隊,實施校企雙師育人。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需要建立招生招工一體化、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長效育人機制,充分利用好校內實訓場所等教學資源,引進企業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建設集教學、培訓和技術研發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劉存剛.美國的校企合作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意義[J].教育探索,2007,(8).
[2]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3]伊遜智.“校廠一體·二元合”中職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