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旺 張恭群
【摘 要】農村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應結合作文教學規律,從學生的成長特征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總結經驗,使學生能快樂作文,熱愛作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農村學生;實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學的狀況和效果如何,對于學生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及至整個一生都有重大影響。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認識和掌握作文教學規律,使作文教學卓有成效,并同閱讀教學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限制,學習條件相對落后,絕大多數學生存在閱讀量少,詞匯積累少,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基礎差的主要原因。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
要提高農村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應結合作文教學規律,從學生的成長特征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鮮活、多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觀察、想像、表達、詞匯積累等作文的基本思維能力和基本技能入手,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走出課堂,聯系生活實際
我們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作文教學,不能僅僅看成是語言文字的練習,也不能僅僅在課堂內,學校內進行,作文訓練應該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為作文訓練開辟寬廣的途徑。農村貼近自然,而自然是一本保羅萬象的書,這里四季更替,草木枯榮,景象萬千。這里鳥語花香,民風淳樸無一不蘊藏著趣味,知識與神秘,他們為孩子創造了廣闊的觀察空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寫作素材。
作為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扎扎實實地豐富生活積累,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老老實實做人的品德。因此,我們應有勇氣突破單一的課堂作文教學,帶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中,引導學生去認識、探索,在認識探索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和想象。然后用語言去描繪,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解決學生因不知該寫什么而只空想象的疑難,只有鼓勵和要求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寫清楚,記事、狀物做到真實可信,抒情、表意做到情真意切。這樣的基本功打好了,以后寫各類文體的文章才有牢固的基礎,才有寫好的可能。否則,看起來花花哨哨、熱熱鬧鬧,實際上是把學生引上歪路。
二、訓練有序的觀察、有序的思維,使作文內容具體
作文要言之有序,內容具體。這是對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而目前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幾乎成了通病。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措施就是使學生會全面、有序地觀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指導學生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有序的觀察,有序的思維,然后再進行有序的表達。例如:參觀游覽,可以讓學生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先看的地方先寫,后看的地方后寫。再如觀察動物、植物的外部形態,可以讓學生按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也可以按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來觀察。作文的時候,就按照觀察的順序寫下來。這樣,實踐多久了,學生就能從實際出發,靈活地選擇觀察的順序,安排表達的條理,做到觀察、思維有序、表達言之有序。
三、訓練觀察時展開合理聯想,使作文內容更豐富
相對落后的早期教育致使大多數農村兒童的想象力未能得到開發。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觀察和聯想的緊密結合,可以使觀察借助聯想而插上翅膀,意境更加開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在指導學生觀察時,我們教師應十分重視啟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例如:指導看一幅畫,就要能由這反映事物變化一瞬間狀態的畫面展開想像,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再如指導觀察實際事物時,要啟發學生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對往日觀察的回憶聯想,或推測想象眼前觀察的事物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用往日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來補充眼前的觀察,以加深所觀察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還可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即由眼前的事物聯想到其他的事物。有的單向訓練,例如:春天來了,我看到了_______像_______;______像_______;有的多向訓練,例如:______像綠色的地毯,熟透的桔子像______。這樣反復地、持之以恒地把觀察和思維、想象相結合起來訓練,對學生養成想象的思維習慣大有益處,作文的內容會更加豐富,更有兒童情趣。
四、重視培養學生對作文的修改能力和習慣
長期以來,農村作文教學弊端的主要表現是“教師出題學生寫”,“學生作文教師改”。作文教學往往成了這么一個過程:寫—交—批—退—扔。如此,學生作文難有長進。因此,作文教學應在“改”字上做文章,要從教師批改漸漸過渡到指導學生自改。
1.提供給學生作修改的示范。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批改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這是因為教師辛苦批改了,學生并沒有認真體會,所以教師的批改起不到示范的作用。因此,每次教師作文批改應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精批細改幾篇,并充分發揮這幾篇文章的示范作用。
2.教給方法,培養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形成修改能力,需要掌握修改方法,還要經過反復練習。農村學生基礎薄弱,教師應先扶著他們走。例如:在需要修改處做上符號,發回讓學生自己修改,也可以組成小組,學生互閱作文,評議以后再各自修改。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個別性問題,應盡可能采用面批的方法,使學生更直接準確地領會老師的批改意圖;應注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并進行適度的褒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修改作文的習慣,要從練習作文之日起就開始培養,從認真修改一句話,到認真修改片斷,再到認真修改成篇的作文。我每次作文之后,讓學生認真地、大聲地念一念,發現不足之處認真地改一改,改過之后再念、再改。要通過持之以恒地反復練習,使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后不用別人提醒,就能自覺這樣做。這種習慣養成了,學生將終生受益。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教師必須從作文的自身特點和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出發,擯棄一些陳舊的呆滯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體特點,使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作文技能以及身體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峰.《新課標下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成才之路》,201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