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文
內容摘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綜合性學科,長時間以來的“高耗低效”的教學現象已成為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雖然說其中有諸多原因,但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程度不協調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課外自主閱讀 整合
當前的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教學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整合程度不夠不無關系,所以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就變得非常必要。
一、語文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關系的必然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然而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只是外部條件刺激,最終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學”,才能識記并內化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閱讀,怎樣閱讀,讀懂那些核心問題等。閱讀是貫穿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即使學生離開了學校,也要進行自我充電,自我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這些課內的閱讀習慣將會使其終身受益。例如我們在講李煜《虞美人》時,就必須要讓學生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跡,如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讓學生先閱讀《李煜傳》,并從中充分了解李煜詩詞的發展階段,從“知人論世”這個角度更好地、更深入地解讀李煜的《虞美人》,這樣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僅如此,我們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李煜的《虞美人》來解讀更多的李煜的詩詞及李煜其人,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遇到李煜的詩詞就可自主的、輕松的解決。這就真正的做到了課內外閱讀的融合、促進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在閱讀方面有所進步。所以,從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關系來看,整合課內外閱讀是必須的,不容置疑的。然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是不舍得花大量的時間去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所以,我們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膽地讓學生去自由地自主地學習。
二、語文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整合的現實需要。我任教的高中一年級,曾經以《注重內在》為題,要求學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如果學生想寫好這篇作文,其先決條件是要有生活、閱讀等方面的積累,并有一定深度的人生思考。面對如此簡單的題目,多數教師認為學生應該寫的得心應手,可是,事與愿違,多數學生面對此文題不斷撓頭,束手無策,一臉茫然。然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當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有效的應試知識,缺少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必要指導。今年,我曾對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級的一個班級(共54人)做了閱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班竟沒有一個完整地讀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讀完其中任何一部的全班僅4人。他們每周用來閱讀課外書的時間,超過1小時的全班僅有3人,40分鐘到1小時的全班僅有4人,30分鐘全班僅以內的10人。其余多數同學都極少閱讀或完全不閱讀,有的同學甚至除教材外沒有認真地讀過任何一本課外書。結果讓人感到意外,也就是這樣的現狀讓我們的語文課的教學效率越來越降低了。所以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十分必要,這也注定是高效語文教學的唯一出路。目前的現狀使得我們教師不得不拋棄傳統的舊思想,要有創新意思,改變自我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當下素質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國大力發展中學階段的素質教育,盡量弱化其應試教育,并強調學生的能力方面的形成。外加終身教育已經是全球未來發展的大的趨勢,任何人離開學校后,都還要繼續自主學習來充實自己,發展自己。這樣課外閱讀就是目前學校主要的任務,只有學校做好這項工作才能成全每個學生的未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祖國的希望,讓我們做一個有責任、有良知的語文教師,做好課內外閱讀的整合。
所以說,當下的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高效低能”主要是因為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缺少有效的必要的整合。如果要把我們的語文課堂打造成高效的、有趣的、生動的語文課堂,教師就必須打破甚至要完全拋棄唯“考”是從的傳統教學觀念,大膽的嘗試與創新。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市四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