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穎超
摘 要:讓閱讀成為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的興奮劑,在閱讀教學中實現學生真正的個性化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豐富語言積累。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課堂;興奮劑;獨特;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66-01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靈性的活動,學生的閱讀賦予作品生命和活力,因此,閱讀是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的興奮劑。那么,如何能使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水乳交融?值得我們深思......
一、實現學生真正的個性化閱讀
1、架起一座充滿生命的橋梁
語文是靈動的生命體。回歸生活、回歸生命是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閱讀教學就是要教師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設一座充滿生命的橋梁,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構建和提升。實施個性化閱讀就是要求教師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給每一個學生搭建一座生命之橋,讓他們都能從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品讀重點詞句,張揚個性: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學生自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評判。所以,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自有評價,展現個性:在閱讀中,將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教會學生評價的方式,在評價中取人之長,補己不足,這樣能夠讓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多、更美好的創作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的發展。引導批注觀點,張揚個性:在教學《挑山工》時,讓學生研讀課文后,仔細觀察書中的插圖,在圖下寫下一段最想對挑山工說的話。這一教法主要在于發掘文字背后的含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實現了個性化的閱讀。④誘發情感體驗,展現個性:如《采蒲臺的葦》一課,講的是采蒲臺的勞動人民依靠生活,依靠葦,打擊敵人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學生邊讀邊想象,葦塘那迷人的景色,心中是會和作者一樣充滿對葦塘的愛。課文第三段第二層講一個普通男人為掩護干部而壯烈犧牲?!安皇恰?、“沒有”充分表現了他寧可流血犧牲,也不向敵人屈服的大無畏精神,讀的時候應簡短有力、毫不含糊。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完全進入了角色,與作者的心完全相契合,深刻體會到那男孩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崇高品質。
2、遵循規律,因“識”而導
強調個性化的閱讀,并不是說學生可以沒有根據,沒有目的,沒有條理的隨便發散,教師必須在明確文本的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引導。因“識”而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合參與,或激勵,或表揚,或提醒,或總結,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整合學生混雜的語言、思路,引導他們的思維走向正確。②迷途“指”返:學生的理解不可能完全正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幫助,不但指出,還要用入情入境的語言讓學生明白偏離的方向,從而回歸正軌。③“辯”出真知:在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辯論,讓學生在互評中爭辯,在爭辯中使自己的見解與文本的價值取向和諧統一,教師適時“煽風點火”,使爭辯明朗,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3、個性的發展與尊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張揚的樂趣;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懂得自我張揚,從而造就創造型人才。①尊重差異,讓學生敞露心底。②尊重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讓學生言由心生。③尊重學生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
二、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1、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只有充分的讀,細細的品,對文本讀的越多,想的越深,感悟自然越豐富,然后,在思維的碰撞中,交流中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①自讀自悟②用心“體驗③深情吟誦。
2、放飛學生思維的翅膀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蔽覀円撛斐龆喾N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想象,放飛她們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天地翱翔,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積淀,在豐富的積淀中創新。①移情入境,發展形象思維②發散思維,激發創新思維③培養質疑習慣,激活創造性思維。
3、賞讀的魅力
語文是美好的,語文學習是美妙的。不管把語文界定為什么,語文永遠是最基礎、最博大、最富有文化內涵和最具有人文色彩的學科。語文的學習就要從欣賞的角度出發、以積淀和品味為基礎,豐富學生對文本的體驗。①創設情境,在體驗中豐富感知②著眼過程,在體驗中升華情感③拓展空間,在體驗中提升素養。
總之,閱讀教學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