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俄國著名作家、思想家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強制,而在于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是影響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數學是初中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本文主要從學習興趣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00-01
數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初中數學作為小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銜接點和過渡期,其教學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數學與其他學科課程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對學生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教學難點。興趣作為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從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心理特征為導向;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開展動手實踐活動等方面,淺析了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由知之到樂之、好之的轉變。拋磚引玉,旨在為我國數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進上綿薄之力。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好一節課的導入部分,比如我在教學數軸的概念時是這樣引入的:“我們知道測量溫度的溫度計由零點、零上、零下,刻度等部分組成,溫度計的測溫是有范圍的。然而在一條直線上,規定有零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就是數軸,在這一條直線上的點和實數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這條直線上包括了所有的實數。”這樣,學生既感受到了這條直線的神奇,又覺得容易理解。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和遷移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所學的內容,領悟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意義,營造了有趣的學習情境。 數學課本上有許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項目,對于能夠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操作,我都讓學生自己動手,比如讓學生用紙片組合成正方體。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的教學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的,也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課堂效果。
二、學生心理特征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掌握學生的學習情緒
學生天生就對老師的斥責有一種畏懼感,數學這個科目本身就存在很多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果教師加以斥責,那么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逃避的心里,反之,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表揚和鼓勵,那么學生會漸漸地喜歡上數學這門課,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鉆研數學這門課。因此,“課內情緒化”在教學過程中占有很大的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老師來調節,教師需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特別是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教師要給與鼓勵和表揚,使學生領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抓住學生的好奇和好勝心理
好奇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學生對具有意義的問題有著獨有的好奇心,有趣味的問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若使學生經過一番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之后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理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以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另外,教師應利用課外時間組織競猜活動,并結合數學教材設置一些猜題游戲,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一種教法由始至終不變的做法,己經行不通的了。相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階段,學生年齡與素質,教學的具體條件等客觀因素,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不但可以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而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如同一章的每一小節,其教學方法都不同、花樣翻新,基本不會重復的來。這樣當然不是為標新立異而為,而是充分考慮了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考慮了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若干因素:新鮮感、好奇心、好勝心等,相應地通過設疑、發現、嘗試、自主學習等多種形式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只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環節和學生的課后練習這種枯燥的數學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提高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廣大數學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開展競爭式的學習方式。在競爭的過程中,學生由于不服輸的勁頭,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超越自我,進而主動地進行學習。二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走進了數學課堂。在傳統的黑板教學中,許多知識很難向學生展示。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文字與圖片、動畫充分地結合,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可見,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探索和發現,讓學生學會自己掌握知識的能力。然后,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發現和見解,進行討論、爭辯并最終達成共識。這種以學生自己發現為主的教學方式,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進步,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間交流合作、團結互助的意識,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 晶.淺談初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 才智. 2010(18)
[2] 玄士超.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13)
[3] 謝日萍.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之我見[J]. 中學教學參考. 2015(26)
[4] 馬 宇.淺析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 學周刊.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