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亮
摘 要: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呼喚創新人才,而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以及該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筆者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從中有了點滴體會,愿請教于同仁。
關鍵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61-01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基本任務,也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
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自傳中表明: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在學校時有強烈多樣的興趣是分不開的。這是由于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渴望主動地認識世界,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因而采取積極主動的意志行動,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這種良好的循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語文呢?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激發學生興趣,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因為興趣是創造動機的表現形式之一,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個心理活動都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無數成功者的事例證明:興趣是引發創新的先導,他們的成果、成就無不由興趣而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導入新課,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無論是課堂上的訓練題,還是課后的鞏固;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教師都應在“興趣”上做文章,都應該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他們在聽說讀寫思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利用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新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評價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的提高,而更應該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每個方面,師生共同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以激勵為主,要盡力為學生鋪設學習成功的階梯,提供學習成功和探索創新的機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創新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如果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手段,對學生每一點一滴的進步給以支持和鼓勵,則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
教師務必樹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評價理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針對不同層次的評價對象,靈活采用各項評價指標,通過激勵性評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潛能,長處及不足,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態勢,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四、鼓勵質疑,增強創新信心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從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開始。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發問家。對小學生而言,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問號構成的,所以他的問題很多。為什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最后不會問問題,提不出問題來,這跟我們的教育方式是相聯系的。對于孩子的很多荒誕不經的問題,我們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這樣時間長了后,孩子的質疑問難的精神就會被窒息掉。所以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發問質疑,另一方面,要保持學生始終有一種比較強的問題意識。要使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出問題來,教師還應該有正確的應對發問的策略。
學生需要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和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表現、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外,還要特別重視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
五、教師要有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條件
具有前瞻性的理論素養。首先要有全面、系統的理論素養。如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基本理論,文章學、閱讀學等專業理論。這些不僅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還可以為我們打開“嶄新的視野”。其次,要有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特別是現代高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教育媒體的巨大變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學、廣播錄音教學、多媒體教學, 教師就應該善于從理論中獲取新知,補充能量,并且通過內部消化,運用到創新教育的實踐中去。最后,還應不斷摸索合乎校情、學情、教情的理論,這樣才能做到因校擇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這些理論素養,我們可以明確創新教育的指導方針,可以運用創新教育的教學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臨下,應用科學原理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知、意,實現學生思維的創新和能力的發展。在創新教育的形勢下,我認為,教師應用鉆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論,用務實的精神去應用理論,用科學的精神去發展、創造理論。
語文教學的獨特作用,不僅在于它承傳著直接孕育創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養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個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需要我們教師聯系語文學科的特點采用各種方法,多種形式,進行創造性地教學,只有這樣學生的創造能力才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