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逐漸對合作精神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挖掘數學課堂內在的小組合作學習素材,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素質。小組合作學習正成為當下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由于數學學科內容的靈動性,數學課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科更具有優勢。但由于現存的教學方式弊端,在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組合作;構建策略;小組長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
1.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還指出,安排教學內容要注意增強靈活性,要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體驗數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感受數學的作用,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化,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實踐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從而愿意合作,習慣合作。我們知道,人并非生來就懂得如何合作交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發展自己的思想,傾聽別人的意見,形成一種合作交流的氛圍,增強整體的合作意識。我們知道,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合作。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從數學課堂上學習到的合作方式與合作思想,更會作為重要的工作思想貫穿其一生。
2.掌握合作技能,深入了解學科內涵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促進學生學會傾聽、討論、表達、組織、評價、實踐。數學學科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親自操作才能完整地理解,而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有限,有些問題學生是無法獨立完成的,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比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這一問題。在遇到困難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集體進行計算、比較、歸納來得出規律或答案,不用一遇到困難就向老師求助,直接省略掉自我思考的環節。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過組織、分工、合作,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激發學生的合作熱情。眾所周知,數學學科中的“開放性”問題一直是學生頭疼的問題。“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思路大多是抽象的,這一點無論是對老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針對這些抽象和多樣的解題思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明顯優于單純的老師講解。通過小組討論和爭論,學生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題思路,在不夠完整的思路里獲得老師的提點,也將被學生更深刻地記憶。掌握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技能之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將有助于學生內化數學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合作學習小組的重點
1.高效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可能會七嘴八舌、各執己見,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不能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名學生組成,劃分時建議以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家庭背景等為基礎,做到求同存異,使不同性格的學生能在小組里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一般而言,組內男女比例要適當。女生書寫認真,步驟規范,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靈活,討論積極,往往注重結果,步驟不規范,書寫相對潦草,這樣男女生可以取長補短。再者,從思維方式上看,男生側重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而女生側重形象思維,在學習時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只有和諧均衡的小組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培訓學習小組與小組長
組建好學習小組,不代表學生就能立刻進行合作學習了。一個完整的學習小組需要組員和組長合作。之所以要選出一個組長,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有人來維持紀律和總結歸納。一盤散沙般的學習小組容易造成群龍無首的局面,因此我們要對小組及小組長進行簡單的培訓。在一個小組內,我們要根據學生特征對其進行明確的分工,保證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會一片混亂。同時要明確小組長的職責和地位,讓小組長在小組合作中發揮最大的力量。在明確分工的小組里,組長與組員各司其職,能進一步達到學習目的。在小組合作中,還可以構建一定的評價機制和獎賞機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得到樂趣和認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動力。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越來越注重內在知識的培養,學生能力的培養備受關注。數學學科特點鮮明、內容復雜,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新式教學的大方向。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值得提倡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盧娟.小學數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研,2011(0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