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
【摘 要】 目前在高職教育中,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領域和范圍正在不斷擴大,教育信息化已成為衡量高等職業院校綜合實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職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需求、實際應用情況與優勢、面臨的挑戰等問題,以期推進高職院校信息化應用技術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高職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應用優勢;面臨問題
一、引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到各個領域,教育信息化已普遍被大家認同,并廣泛應用到大、中、小學等教育的各個階段,其中高職教育的信息化近年來發展迅速。信息化技術不僅是院校教師教學的工具,而且是學生獲取信息、自主學習、培養綜合職業能力、提高認知活動效率的手段。
二、高職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必要性
1、國際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影響
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信息革命,人們已經從最早的對電腦及網絡知識一竅不通到現在的上至80高齡的老人下至幾歲大的孩子都能輕松在互聯網上漫游,網絡帶給人們的作用已不容忽視,網絡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到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高職教育信息化從起步到應用也日益廣泛。
2、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現代教育和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有了根本上的區別,老師在課堂上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和教學視頻,能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更加直觀易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運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條件,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最基本的要求。
3、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備條件
信息化應用水平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目前自動化辦公、教務管理、學生信息查詢、校園一卡通、網絡授課、遠程教育、電子課堂、電子圖書館、模擬仿真教學等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都極大提高了高職學校的教學及管理水平,正逐漸取代傳統的高校教育信念。
4、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信息化教學,教師從傳統的繁重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得教學質量也有大幅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教學資源平臺獲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擴大提升個人的知識面,教師通過對各信息資源平臺綜合運用技術的掌握,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三、信息化技術在現代高職教育中應用
1、多媒體教學系統
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載體,綜合運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影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并根據教學要求把這些信息進行有機組合后通過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從而完成教學或實訓過程。多媒體教學由于具有課程內容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承載課程信息量大、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難點易于講解掌握等優勢,現已被各高校廣泛使用,而且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對多媒體設備進行遠程管控,便于在第一時間掌握多媒體系統的運轉情況和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2、教務管理系統
建設教務管理系統,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系統進行網上成績錄入、成績匯總與分析。學生可以通過個人帳號登錄,遠程進行成績查詢和網上選課。改變了以往手工操作帶來時間和成本的巨大浪費,極大提高了教師在考試后進行成績評定的工作效率,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查詢自己的考試成績,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原本復雜的選課流程得到簡化。
3、構建教學資源平臺
通過構建教學資源平臺,為師生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服務的支撐平臺,可以支持教師與學生進行網上互動式教學活動,能向學生提供網絡輔助學習支持功能。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瀏覽所選課程相應的課程輔導材料,進行網上提問、在線測試、討論式學習等,同時可以向教師提供網上教學支持功能,教師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發布選課課程信息、布置作業、制作課件、網上答疑、在線測試、討論式學習、并永久保留各項網上學習痕跡和各項統計消息等,其中內置豐富的教學共享資源具有拓展教學空間,擴大師生視野的作用。
4、高清自動、手動一體化錄播系統
建設高清自動、手動一體化錄播系統,可完成課堂教學場景的自動高清錄制。其中錄播主機系統采用嵌入式一體化硬件設計,集錄制、直播、點播、遠程導播控制功能為一體。可實現網絡中控遠程開啟管理錄播系統,能錄制多流、單流、單流多畫面、畫中畫等多種模式的課件,錄播過程中可實現準確自動定位,教師和學生無需佩戴任何感應設備,并可以自動切換教師、板書、學生、教學電腦等教學場景,教師可通過安裝于講臺上的控制面板實現“一鍵式”自動直播/錄制,同時具有暫停和鎖定VGA圖像等功能。錄播完成后可以將錄制生成的視頻文件通過手工和自動的方式上傳到點播服務器,并在后臺管理系統中生成點播列表,經過授權的終端用戶通過IE瀏覽相應的文件。此外,還可以通過IP網絡將課堂內容包括音頻、視頻以及計算機屏幕等課堂內容直播出去,客戶端通過IE瀏覽器即可直接收看直播課堂內容。
5、視頻點播系統
視頻點播系統可以對校內外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及視頻課件服務,學生通過視頻點播平臺在線進行課程學習,由于視頻教學資源具有集聲音、圖像于一起的優點,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在課后進行重復學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同時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調用視頻課件,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6、網絡實訓教學平臺
網絡實訓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所需要的模擬實訓實習環境,教師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在互聯網上共享優質的實訓教學案例及實習信息,并實現資源共享,為其他老師提供教學參考,學生可以在單臺電腦上通過網絡進行實訓操作,可以自由在網上提交作業或與老師進行交流,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和傳統的通過搭建具體實訓教學環境相比,利用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搭建的實訓教學平臺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還極大節省了教學成本。
7、微課與幕課堂
微課是把課程中的一個知識點、一個教學環節或課程難點通過短小的視頻教學形式呈現給學生,因其具有內容短小而精煉、教學目標明確、容易理解等特點,已逐漸成為一種新式的課堂教育。慕課(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具有課程教學內容完整、完全開放、收費低、規模大且資源豐富等優點,學生可以在線提出問題,形成在線師生互動教學。這種利用現化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形式已被越來越多高職院校重視并廣泛推廣。
四、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優點
1、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于環境的創設
學生借助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可以獲取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在線課堂、遠程教育、直播教學、課件點播、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增加了學生學習環境的自主性、靈活性、學習環境多樣且不受時空限制。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利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教育模式,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步發展到在線互動學習,再到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動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不僅從感觀上學生通過眼、耳等感觀去實際感受知識,而且增加了對知識的認識速度及掌握,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
3、個別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微課平臺,把課程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視頻教學的形式突現出來,可以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課本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4、互助互動,培養協作式學習
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師生角色定位發生了改變,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發展的主體,因而有利于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可根據綜合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在一起,便于學生在交流探索中相互補充,各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5、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平臺可促使教師和學生學習更多關于信息技術軟硬件方面的相關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通過對多種形式優質課件的學習,使得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上制式化的內容,可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五、信息化技術在高職教學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1、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當教師的操作水平和應用水平不高時或準備不足時,容易出現課堂教學無法控制的局面。
2、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教學主導的地位有所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傳授課程知識,而是培養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探索活動。
3、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生知識水平基礎較差,自控能力較弱,在自主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對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4、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不能及時根據已構建的新型教學模式去調整原有的教學方法,使得已經搭建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沒有更好得到利用。
六、結束語
現化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范圍正在逐漸擴大并被重視,各高職院校近年一直在不斷新建或更新原有的各種應用系統,通過這些平臺的搭建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好教學應用平臺,使各種平臺之間能互相聯動,實現各類優質教學資源互融與共享,克服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不足,也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趙建新.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9(9)133-134.
[2] 陳冰鳴.信息技術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應用[N].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4)64-65.
[3] 張惠平.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8)37-38.
【作者簡介】
鄭 君(1974-)男,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產業處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