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志敏
摘 要: 數學課堂離不開案例,數學知識講解要得到數學應用問題的強力補充,必須充分發揮數學問題在能力培養、素質培養方面的功效,鍛煉他們的技能,陶冶他們的情操。文章從互動教學實施、技能錘煉要求、教法靈活實踐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了課堂問題教學活動的實施。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問題教學 活動開展
學生學習技能、學習素養、道德情操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實踐載體予以承載,需要良好的外在刺激進行驅動。數學學科內容的生動性、內涵的豐富性、外延的廣闊性、體系的嚴謹性等特性,都能在教與學的雙邊實踐進程中予以呈現和展示。數學教學離不開問題教學,數學教學需要問題教學的有力補充。教育發展學指出,數學問題為學習對象的發展進步提供了載體,搭建了舞臺。應充分發揮數學問題在能力培養、素質培養方面的功效,鍛煉他們的技能,陶冶他們的情操。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筆者認為,只有將小學階段數學問題教學開展好,實施好,才能為今后教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此簡單談談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活動開展的認識和體會。
一、體現雙邊互動特性,讓師生之間“動起來”
構建主義學者指出,數學問題是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架構,是教師數學課講解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必備內容。做好此項工作,是數學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根本要求。課堂教學是師生協作互動、共同實踐的有機整體,貫穿教和學的深刻、雙向進程。問題教學作為數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呈現和展示課堂教學的雙向性和互動性特征。筆者發現,部分教師講解問題,強化講、弱化探,占據整個課堂過程,學習對象被動接受講解內容,二者之間未能交流、碰撞,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問題講解過程中,要強化教師和對象的交流互通進程,注重學習對象個體之間的協作互補活動。教師在講解數學問題時,要注意應用互動性教學方法,采用談話式、交流式、探討式等手段,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感知、解析活動,承擔起分析、解答、歸納問題的“重任”,在雙邊交流探討的活動中,師生之間真正“動起來”。如教學解決問題、“紅旗機械加工廠,有一臺液壓機工作4小時可生產零部件240個,照這樣的話,生產1740個零部件,則要花費多少時間?”筆者采取了師生互動教學法,要求他們根據問題,進行條件內容的初步感知和討論。同時,針對該問題解答的關鍵點,筆者開展師生談話活動,向小學生逐步提出“液壓機每小時可以生產多少零部件”、“生產1740個零部件,需要多少小時”、“請學生分別說說解題思路是什么”等問題,組織小學生之間交流討論,從而在合作互動、集思廣益中獲得解答問題的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群體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形式,得到了交流、溝通、探討的活動“時機”,有利于學習對象解題能力的訓練。
二、呈現能力培養核心,讓學生主體“探起來”
問題:李師傅家種了一塊地,形如平行四邊形,經過測量,這塊地的底邊長為250米,高為84米,今年種植小麥,收了小麥14.7噸,試問這塊地平均每公頃收小麥多少噸?
小學生探究分析題意,根據解題要求,得到其解題思路為: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工作求出賣地的面積,然后通過總產量除以面積,得出結果。
筆者針對該問題的解題要求,向學生明確指出:該問題解答的難點之處在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小學生再次思考分析,整體感知,開展小組討論歸納活動,總結解題方法。
筆者引導小學生歸納總結該類型問題解答的注意點:一是要正確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二是要注意單位之間的換算。
通過上面的問題教學過程可以發現,小學生肩負了解析數學問題的大部分“工程”,成了解答數學問題的主要“實踐者”和“探析者”。同時,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點撥下,學生始終“行進”在教師預設的教學“軌跡”上,實現了小學生數學探析技能和數學問題教學效能的“雙豐收”、“雙提升”。
由此可見,問題課堂,應成為他們學習能力鍛煉和提升的“舞臺”。教師應樹立能力第一的教學觀念,將解題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不能做“包辦者”,而應該做解析活動“指引者”和“導師”,有意識地把問題條件的感知、解題思路的找尋、解題過程評析和解題方法的提煉等任務和要求告訴小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分析解答,合作探究,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解答問題任務。其中教師要做好“放”和“收”工作,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他們探析解答;強化指導,及時彌補小學生探究活動的不足。
三、展示教法靈活特性,讓講解效果“實起來”
小學階段的學習對象群體,在認知水平、分析能力、創新技能、推導水準等方面,還相對比較欠缺,致使其在解答分析這些數學問題的實際進程中,不時出現“瑕疵”和“缺陷”。出現解析方法錯誤,解題思路不科學,解答過程不嚴謹等現象時常存在。針對此類現象和不足,教師要針對具體問題,認真對待,制訂具體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問題講解過程中,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教風,從課堂教學的實情、學生學習的實情、教學活動的要求等諸多方面,進行統籌考慮,針對小學生解題思路的不足和認知的錯誤,創新教學方式,設置符合課堂教學實情的手段,切實應對課堂突發情況,切實解決學生認知問題,提高問題教學實效。
以上是筆者從三個方面對當前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活動開展的闡述,仍有些許不足,還望同仁悉心指正。值得注意的是,問題教學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行為藝術,教師只有深入實踐,及時總結,深刻反思,科學歸納,總結經驗,才能使教與學在問題教學中“互進”、“相長”。
參考文獻:
[1]孫麗華.淺談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成才之路,2009(35).
[2]李逸安.從“如何學”的角度探索改革數學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12(10).
[3]文必龍.淺談提高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和數學素養[J].科學導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