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歐
摘 要: 美術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就在蘇北農村支教期間所見所聞所感,針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術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 美術教育 農村中小學 教學模式
美術教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教育,順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等。唐代畫論家張彥遠就有“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的著名論斷,這充分表明古人已認識到繪畫對人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影響。學校開展美術教育,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培養必要的技能,發揚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提高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
目前,農村中小學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對美術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我就分析這些誤區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對策。
一、美術教育的誤區
現階段,我們用的美術教材,已逐漸貼近學生,改國畫為水墨情趣,改素描為明暗關系、立體感和空間感等。這樣做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1.缺乏美術學習興趣。當前中小學均開設了美術課,但由于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致力于語、數、外的學習,無暇顧及美術這一學科,美術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畫、教師閱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呆板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美術活動相對于初中而言雖比較豐富,但教學活動及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教學方法陳舊,教學難度過高。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農村教師由于信息閉塞、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傳統的教學磁場仍強于新課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知識與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教學還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3.作業形式單一、評價機制落后。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視不夠,教學設施投入不足,新教學手段無法應用,極大地制約美術教育成效。學生的美術作業千篇一律,沒有新意,而且沒地方展示,不能刺激學生。
誤區一:(傳統評價)教師以傳統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畫面干凈、比例適當、涂色均勻為標準,忽視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表現力。同時評價形式單一,影響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
誤區二:(主觀評價)教師認為美術教學評價就是教師評價,課堂上,學生作業剛完成,教師便憑主觀意識給出一個等級評價(或優或合或待),打上“優”的固然高興,但不知道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難過,也不知差在何處,導致學生未能及時掌握學習信息,抑制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長此以往,造成迷惑厭學情緒。
誤區三:(單一評價)教師除了只重視作業評價外,對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也采用簡單的“一畫定成績”的做法。即讓學生臨摹一幅畫,然后給出一個成績,未能很好地體現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的要求,忽視了美術評價的全面性。
4.環境條件的制約。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有三大制約: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后,他們往往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特別是山村完小學校,為了提高各自學校的語、數質量,在中心學校中的排名,幾乎都是語、數教師包班上課,完全剝奪了學生上美術課的權利;二是農村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擔任美術課都由語、數老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美術學科的教學培訓,所以缺少這方面的觀念,更沒有及時開展美術學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應的教學設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閉塞,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與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距離,甚至學生的繪畫工具都無法擁有,一套水彩筆、油畫棒對家庭條件差的孩子還是很奢侈的。
二、美術教育的對策
1.培養美術興趣,促進教育發展。不能一味強調專業技術的提高而忽視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學生上課是在一種單一、枯燥的氛圍中進行的,成績可想而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我表現。如學畫動物變形,教師舉例示范,畫小白兔,突出兩個長耳朵,畫豬突出肥胖,畫熊貓把它人性化等。這些東西,學生比較喜歡,教師的示范更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作業讓學生自己創作幾個,學生會把積蘊在心中的繪畫欲望全部釋放出來全力設計,教師適當指點,有優點指出來,加以表揚,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繪畫欲望,連續設計幾個,學生就會掌握一定的技巧。
2.作業新穎、評價合理。例如靜物教學,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選好襯布和靜物,按預先設計的構圖和色彩搭配好,學生畫的時候,只要把眼前的靜物抄下來就行了,對構圖的變化、靜物的取舍、色彩的選擇等因素不需要考慮,怎么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呢?結果,作業構圖雷同、表現手法單一、色調大同小異,這就是按部就班的套路和純客觀的描摹給我們種下的惡果,藝術表現無從談起,更不必說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抹殺了個體的創造力。如果讓學生從眼前的靜物中找出認為合適的組合、構圖、表現、著色,就能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而且這樣的作業有激情、有活力、不雷同,個人感受明顯。
3.積極創新,變廢為寶。在美術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學習課本中的知識外,平時我還讓學生收集了許多廢品,如易拉罐、冰棒棍、樹葉、麥稈,廢布……運用這些廢棄的材料,把它制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藝術創造力,讓學生以所學的知識美化生活。在美術課上,依據學生年級,對他們制定不同的制作要求。通過變廢為寶的制作,不僅成功地解決了現成美術材料缺少的問題,而且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尋找創作媒材,根據材料特征或具體情境進行創作,逐漸樹立變廢為寶,用雙手創造富有生命藝術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高師《美術教育學》編寫組.《美術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英]赫伯特·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3]《中國古代畫論選讀》.
[4]《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論文集》.
[5]《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