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 要: 作者從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創新、實踐的重點;教師適時有效點撥是創新、實踐的關鍵;學生美術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實踐的歸宿等方面探討了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對美術教學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 美術教學 創新實踐 實踐能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并且在實踐中學習,強調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發展有機結合,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繪畫中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想象
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并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一年兩年之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習慣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占據學生的腦海。故在教學中,每一節課先不急于完成作業,而應圍繞每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多地設想,通過引導學生從光的角度看,從裝飾寓意手法變現,學生明白了,只要畫面需要,什么顏色都可以畫。事實說明:發散性思維對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很有益處。
二、提供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情景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育者應多給學生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并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他們不斷地探究,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一)在寫生課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學生新奇的想法來源于實踐,創造性思維的萌發,更取決于學生頭腦中接觸過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讓學生來寫生校園內極普通堆柴房,在寫生中引導學生觀察的是自然中的結構、形狀,要求學生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根據主觀感受,表現情趣,增強藝術感染力,這樣的效果是,全班幾十人的作業,一人一模樣,共性中有個性。看學生的寫生作業:有的是一棵大樹下的一間小屋,有的是一筆一畫的勾房瓦,有的是屋前一條小路,引起人的瞎想。寫生提供了創作的源泉,經過藝術概括,去粗取精,創造出的是比現實景物更有個性、更有鮮明的形象。
(二)在動腦動手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捏出橋的立體造型,這并不難,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體會當建筑設計師的滋味。在看過優秀橋的建筑的照片基礎上,學生迫不及待地動手,許多學生改變了原來橋的形狀和結構,大膽地想象,運用夸張表現手法,設計出有主題、有自己個性的立體橋型。這一課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不僅僅動手制作、動腦構思,還升華了主題思想,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三)鼓勵學生難能可貴的創造性思維
1.創造需要勇氣,需要有一定的氣氛烘托,提倡學生有創造意識,就要求老師敢于表揚標新立異的學生,尤其在評判作業時,不以干凈規矩為唯一標準。
2.繪畫是美術課的重要內容,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將生活中的感受和認識在頭腦中進行回憶和想象,經過加工提煉、集中概念、夸張和豐富的構思構圖過程,運用所學的繪畫知識與技能,獨創地完成繪畫作品,以表現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
(四)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創新、實踐的重點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是一種強烈的學習動因,我在教學中利用這種動因,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極大地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欲望。
(五)學生美術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實踐的歸宿
作為藝術的學習,更要有勇于探索、敢破陳規、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氣,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更新襲擊的思維方式,開發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一個富有創造精神的兒童,無論學習什么,總會以創造性的眼光對待學習活動,所以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課,都能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而課業的相互結合則能更好地發揮兒童的這種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李洪忠.兒童繪畫創作中的創造力與自我實現創造力.中小學教材教法,2001(1):44.
[2]侯令.美術教育與學生創造才能的培養.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小學美術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第一版.
[5]楊立梅.綜合藝術課堂與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第11版.
[6]胡知凡.藝術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