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現代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應變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現代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應用效果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是由于我國文化產業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落后,阻礙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水平文化產業管理人才是現代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中,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摒棄傳統教學的限制,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然而,目前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一)重理論輕實踐
在現代高校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校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面向市場需求[1]。但是,由于部分高校院校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沒有清楚認識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特性,從而導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實踐教學不能達到其預期目標。部分高校院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專業素質的培養不足,特別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表現出了較多的問題,并且主要表現為教學形式單一以及教學設計不合理。部分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只關心課堂教學效率,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向學生灌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沒有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以及鞏固情況,隨著教學層面的加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知識會越來越難,且越來越復雜,導致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進度。這時教師需要有效發揮主導作用,做好教學計劃,及時給予學生教學指導,要不斷改善自身教學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由于教學計劃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其科學、合理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部分高校院校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認知存在誤差,教學定位不準確,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不合理。
(二)缺乏實踐資源
充足的實踐資源能夠為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供物質基礎,其包括了思想觀念以及教學資源。其中思想觀念是指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對于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部分高校院校在思想觀念方面比較傳統,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雖然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校園環境,卻沒有找準教育的定位,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此外,由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思想層次對實踐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若教師沒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可能導致實踐教學的效率降低。在教學改革不斷發展的時代,職業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指導現階段高校教學活動。此外,教學資源是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前提。部分高校院校缺乏實踐意識,實踐教學資源準備不充足,制約了實踐教學的開展。
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完善措施
(一)加強實踐課程教學的質量管理
實踐教學需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階段,需要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積累經驗[3]。傳統實踐教學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教學質量管理措施,例如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步驟缺乏有效的監管、學生之間沒有進行合理評價、實踐過后沒有對自身錯誤的操作進行自我反思等環節[3],實踐教學的質量受教師的專業素質、責任心以及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的影響。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是高素質的人才,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學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需要將提高教學效果以及明確教學目標作為自身工作的重點。
(二)構建專業實踐教學的校企合作平臺
面對畢業的壓力下,學生也只是對學校所要求的實踐活動進行被動參與,從側面表現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束縛了現代教學的發展。素質教學下的實踐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論聯合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辯證思維。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構建專業化實踐教學模式,學校與企業相聯合,設計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及社會實踐模式,根據文化產業管理課程的特點,讓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專業調查以及考察,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聯系。
(三)將實踐成績納入成績評價體系中
由于大部分學校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了文化產業管理課程過分重視理論成績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對學生有重要影響的實踐成績,也導致了部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沒有重視自身技能的培養,只是機械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沒有對其中深層次的含義進行了解,導致的實踐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將實踐成績納入成績評價體系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認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活動中,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全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宏觀背景,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和人才 培養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但由于缺乏準確的培養目標,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繁雜,培養方向與實際脫節現象嚴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構建和完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加強專業化人才培養就顯得十分緊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一門實用型較強的課程,其具有開發性、職業性以及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文章主要針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應用展開分析。
【參考文獻】
[1]王任,王福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依據、內容與路徑[J].當代教育論壇,2013(20):44-46.
[2]丁智才,賀瑩.應用技術大學視域下地方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探析*--以廈門理工學院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109-112.
[3]趙小波.基于協同培養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5(04):25-26.
作者簡介:祖令(1982.10-),河南濮陽人,公共管理學碩士,現任河南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