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字體設計強調獨特性,是將個人風格與設計內容融合為一體的基礎設計。文章從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教學成果展示與體會三個方面,探討信息時代下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利用課題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意識地將項目課題融入現代字體設計教學中,提升學生市場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
關鍵詞:字體設計;教學改革;實踐;創新
在當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字體設計廣泛的運用在廣告設計、影視設計、包裝設計、多媒體應用設計等領域。在高等教育專業課中,眾多院校對字體設計的教學還只是停留在對字形結構的基礎訓練上,對于字體的內涵衍生和文化思維方面研究較少。在如今的社會活動背景下,傳統的字體設計教學方法已經過時,教師應有效的結合新社會、新信息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并用完成新型的教學案例,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設計技能能與社會接軌。
一、傳統字體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知識教學機械化
傳統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中主要是重視文字結構的變形和不同字體的書寫規律的掌握和識別。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對這些基礎知識千遍一律的進行講授和對中文、拉丁字母字體的臨摹,那么在教學中會讓整個理論知識傳授變得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但是這些傳統的字體設計理論知識是整個課程框架的基礎不能刪除,不然會導致學生對字體文化的誤導和失判。
(二)學生的字體設計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
學生在學習字體設計過程中,過于追求設計效果忽視了字體本身的文化魅力和實際運用,學生習慣性的模仿教師所給案例缺少自己的創新思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字體設計課程后,只能做基本的字體變化,很少能與社會實踐案例相關聯,因此學生的設計能力并沒有很好的與社會需求達到共識,缺少學習字體設計中的分析能力。
二、字體設計課程教學創新性改革
(一)課程內容模塊化
字體設計課程根據時代需要創新,并且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精心組織。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把字體設計課程分為理論基礎、創意字體、課題訓練三個模塊。理論基礎是學生掌握字體設計的必需條件,遵循字體設計原則在可讀性和藝術性上進行深一步的創意設計。創意字體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字體設計中形式美和創意思維的運用,只有遵循形式美的規律將筆畫進行組合再創造才能做到審美上的統一。而課題訓練是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型的設計活動,把所學的字體設計知識轉化成設計能力服務于設計活動,這也是考察學生是否較好的掌握字體設計的專業能力。
(二)教學內容豐富化
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的拓展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知識點,在字體設計創作中,教師更應當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善于運用聯想思維的學生都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和觸類旁通,從而獲得創新的構思。另外也更應該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的思維方式,在創意字體設計中,逆向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創作出來的字體作品更具獨特性,在常規中求變異、求新、求奇,從相似中尋找創意元素并從中尋求突破。教師也可通過互聯網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當今不同類型的字體設計的實踐案例進行欣賞,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設計動態以便為今后的字體設計活動做好鋪墊。
(三)制作手段多樣化
在字體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最初的設計實踐訓練是讓學生通過手繪或者電腦軟件來設計字體內容。面對大量的作業練習,學生難免會對此教學方法感到枯燥,那么通過改革,教師可以更多的鼓勵學生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來完成字體設計作業,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還能夠激起學生對字體設計的熱情和靈感。在信息時代下,不同表現形式的字體設計更容易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喜愛,因此在學生時代教師應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展現設計能力的渠道,也可以讓字體設計成為新奇前衛的新玩意。
(四)實踐課題新型化
在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時,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將字體設計教學與市場經濟緊密聯系,充分考慮到字體設計在社會活動中所展現的社會性、應用性、市場性和審美性,筆者將實踐課題分為電影海報字體社、視覺導視字體設計和包裝字體設計。從這些結合市場經濟的新型課題來看,更能夠促使學生掌握和運用字體設計的特點和精華,將課堂教學實踐延伸到社會實踐中與市場經濟相接軌。在此階段學生會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從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新知識和設計方法,也能提到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三、教學成果展示與體會
通過項目的案例訓練,學生體驗到從理論到實踐整個過程的創作經歷,字體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從作品展示中可以看出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得到體現,在開放式的教學氛圍中,課題和市場緊密聯系進行字體創意設計,力求設計創意獨特而又不脫離市場。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中的課程討論與課程創作環節,總結學習經驗,能夠具體地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專業技能有針對性的對行業以及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對行業已經存在或將會面臨的問題提出可行建議或改進方案。這樣一來,以往“教師到學生”的照本宣科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教師到學生,學生到教師”的互動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每周的課程都有模擬方案競標解說環節,在這個環節里,學生將各自小組關于課程創作的內容,以口頭講解的形式向同學與老師分享,以學生集體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優勢,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利用各種資源,把字體設計實際項目或者模擬項目帶到課堂上來,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學習到的方法和技能,對正在進行中的各種實際項目發表觀點、提出方案,同時積累受到認同的寶貴經驗,為未來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根據學生特點,字體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課堂上的交流很重要,設計方案的討論應該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特點,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邏輯能力、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利用校外資源,實現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延伸。把字體設計實際項目或者模擬項目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科的前沿和實際應用,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吳劍.創字錄[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彭凌燕.淺談字體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0(05)
[3]丁玲.淺談字體設計教學理念與方法[J].藝術與設計,2009(05)
作者簡介:江櫻(1988—),女,漢族,湖北黃岡人,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藝術系助教,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