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國力的提升,不但帶動了經濟行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體育運動的發展情況,而這種體育運動不但在社會上得到認可,更是在學校中大受熱捧,尤其是高等教育學校。乒乓球,作為高校逐漸普及的體育運動,近年來更是以遞進式速度在發展。本文就高校開展的乒乓球運動為研究的出發點,具體分析乒乓球在高校中的發展情況,針對存在的不利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高校學生發展的特點提出建設性意見,詳細內容如下。希望通過此文,推動乒乓球運動的更大發展局面,改變現存問題。
關鍵詞:乒乓球;發展因素;高校;學生發展
對于我國而言,乒乓球(圓球狀,白或者橙色,一般用塑料制成)已經成為國球,更是我國不斷發展的優勢項目之一,為國家體育項目獲得了諸多榮譽。就2008年說,奧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單單在乒乓球上所獲得的獎項就是獨得4金的優勢。從這一點來看金牌的獲得,不僅僅是訓練工作的良好完成,更是眾多人才助力所得。乒乓球代表人物:孔令輝、劉國梁、鄧亞萍等等。由于乒乓球項目占地較小,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所以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但是乒乓球在高校的發展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乒乓球在高校的發展,所以必須予以改革。
一、高校開展乒乓球運動的價值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強調體育運動,所以眾多體育運動在我國不斷開展和延伸,例如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其中,乒乓球由于其本身占地小、趣味性強、對身體無撞擊性損傷而獨具優勢。當然我們也知道,對于專業級別的乒乓球運動員,其可能在6、7歲就開始進行乒乓球學習了,這也證明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理論。專業運動員其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練習、更多的辛苦,在專業導師的教授下成就了今日的輝煌。對于高校來說,其開展乒乓球運動所針對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對于乒乓球的理解顯然與專業運動員有所差別,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高校引入乒乓球運動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乒乓球運動,其本身能夠強化人體眼肌肉的運動,所以直接對學生的眼睛加以保護。學生在進行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其一定會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將眼睛、乒乓球二者為一個基準線,乒乓球運動則眼睛隨之運動,這就達到了剛剛所說的眼部肌肉發展。同時,乒乓球與人們的新陳代謝也具有相關性,強化人體的循環以及呼吸系統活動,使得學生的心肌發達。還有,乒乓球運動需要人體的靈敏性以及協調性,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還會變得更加睿智與果斷,良好的運動習慣還能刺激學生本身的拼搏精神以及對于運動的享受和熱情,最終不是在被動去開展此項體育活動,而是逐漸的學會享受乒乓球運動。所以,如此看來高校開展乒乓球運動能夠直接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養成積極健康且樂觀的心態,還能提高其將來邁入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所以,高校開展乒乓球運動勢在必行。
二、影響乒乓球運動開展困難的因素
具體分析乒乓球運動開展受影響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來自于學生本身的抗拒或者興趣上的缺乏;其次,校方在運動器械的投入不足以及教師對于此運動的認識缺乏。最終,使得乒乓球運動在大學的開展形同虛設,并未發揮其真正價值,也未對學生的良好發展帶來影響。
(一)學生因素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另一類則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堂以外的游戲時間。高校學生,其無論是智力還是身體等方面都已經發育完全,對于事物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判斷能力,所以如果不是自身選擇愿意去接受,其他人很難改變想法。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不是乒乓球專業類型的人員,乒乓球無非就是一項體育運動,加之自己不擅長且不愿意在眾多同學面前丟面子,所以并不愿意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之中。還有就是冬季,天氣本身比較寒冷,學生不愿意進行活動,尤其是將手伸出來的活動,即便部分同學明白乒乓球運動的好處,也不愿意上乒乓球課。
(二)體育教師因素
在高校開展了很多體育運動,其中包含了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對于絕大多數的男孩子而言都很喜歡的體育項目就是籃球和足球,而女孩子相對看來說更喜歡的就是羽毛球,當然作為體育教師長期面臨這一局面也漸漸形成了習慣,決定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并不強迫或者去引導學生來學習乒乓球,最終乒乓球只是高校教學課表中的一項體育運動代表,并未具有教學實踐性,而慢慢被遺忘。
三、如何將乒乓球運動進行到底
對于高校而言,其想要成功的對學生普及乒乓球運動,那就必須結合目前影響乒乓球運動的因素加以分析。很顯然,主要影響乒乓球運動開展的因素就是學生本身,所以必須從此入手,讓學生快樂去學、喜歡去學,最后愛上此項運動。同時,對運動器材進行完善。詳細的改革策略如下。
首先,強化教師修為。快樂,是成功的助力源泉。這一點在乒乓球教學中也同樣如此。所謂快樂,單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營造一個開心、積極向上、和諧以及生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實現自身的主體地位,更實現參與運動的能動性,最終享受乒乓球運動。當然想要實現快樂教學,其前提是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對于教師來說,其不能僅僅是教學的主導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同伴,所以需要教師具備人格、語言這兩方面的雙重魅力。所謂的人格魅力,換言之就是教師本身應當具備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可以是形象上的,也可以是性格方面的。如果一個教師即便專業能力再強,但是只要學生一看見就會自然的感覺到害怕,那根本就無法建立合約關系,也不會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所謂語言魅力,實質上就是利用教師的語言讓學生產生興趣意識,所以其語言一定要是生動的、形象的,但是絕對不能俗套。其實與其說是快樂教學,不如說是愛的教學,因為教師對學生關愛,才會讓學生產生信賴意識、尊敬意識,最后愿意跟隨老師的節拍進行學習。
再次,教學方法上的變革。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第一,啟發誘導;第二,區別對待;第三,針對性教學;第四,創新內容與方法。啟發誘導:作為乒乓球教練,其在設計練習內容時必須實現技術和難度上的絕對契合,并在練習之中引導學生去摸索,然后分析技術和動作之后所衍生的規律。此舉 的實施,要遠比教練一次簡單的演示訓練所得到的效果強的多,學生還能在研究背后規律的同時,提高參與的熱情和對這項運動的興趣。第二,區別對待: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教練也不能忽視自己的主導地位,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就高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看,他們的性格或者能力掌握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性,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不但能夠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一舉多得。針對性教學:針對性教學其特指的是技術動作,試舉例分析乒乓球運動中的擊球動作,其不但需要發揮上臂、前臂以及手腕等部位的綜合作用,還有具備敏捷性以及擊球時的爆發力。學生在攻球時,如急拉弧圈球、跨步擊球等動作應借助腰部的帶動來增大擊球的力量,所以針對性訓練尤為重要。內容與方法的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當代高校學生而言,想要讓他們積極投入前提是興趣激發,而教學必須實現與時俱進和新穎性,才能成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終,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的多重滿足,才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乒乓球運動的主動性。
最后,層級教學。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他們并不是專業乒乓球運動員,所以對于乒乓球根本談不上專業技術的掌握,想要更好的對學生進行乒乓球教學,就必須落實層級教學模式。所謂的層級教學,實質上就是對學生實施從淺至深的教學內容落實,最終使得學生掌握乒乓球技術,并愛上乒乓球運動。對于初學乒乓球運動的學生來說,其必須從節奏感方面著手,節奏感的良好養成能夠降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并逐漸學會視、聽、動的結合。教練在進行內容講解以及示范操作時,能夠根據擊球的“乒、乓”節奏,來提示擊球的時間。但是教師要注意一點,就是學生在反復節奏練習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不適用的情況,進而情緒消極,并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所以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對于情緒表現低落的學生,可以減輕其學習量和運動量,給學生一個自我調節的空間。在訓練到中段時,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耳中塞上棉花,靜靜的去感覺和適應聲音的變換。在逐漸進入適應階段開始,教師要為學生多安排一些對打訓練,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有一個明確的意識,并學會勤能補拙。教師也可以多安排一些團隊賽,團隊賽不但能夠成功調動學生對于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性,還增加了集體榮譽感以及相互之間交流的機會,這些不但直接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還促進了學生踏入社會發展之中的人脈交際情況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在教學的尾聲階段,利用復習課組織教學比賽,使學生在實戰中明確乒乓球競賽的具體組織情況以及裁判情況,這對于日后社會組織的乒乓球比賽意義重大。當然,比賽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開展乒乓球運動有其優勢性和必然性,例如能夠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改變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錯誤意識以及引導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但是很顯然,目前高校開展乒乓球運動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高校學生本身,學生是運動的直接對象,所以必須接受才能感受乒乓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目前很多學生對于乒乓球運動沒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識,所以學習能力以及主動參與意識相對較差。本文就能夠改善學生對乒乓球存在錯誤意識的提出了幾條改革路徑,例如實現快樂教學、興趣教學、層級教學、強化教師修為等多方面內容,希望對于乒乓球的開展加油、加分,更對當代高校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常超.高校乒乓球項目運動生理負荷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5):782-784
[2]趙雷鳴.前三板核心技術對提升高校乒乓球俱樂部學生比賽能力的探討[J].運動, 2013(17):20-21
[3]陳春陽,袁吉,蘭彤.“戰隊探究”理念下高校乒乓球創新教學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01):116-121
作者簡介:高嵩(1986年—),男,漢族,河南新鄉人,助教,本科,河南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