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德教育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就工作中某高校老師一句“老不死的”的口頭禪事件,從編輯作者關系的反思、口頭禪事件的反思、編輯與教育工作關系的反思、師德教育的反思等方面,思考性地得出有益于自己改正不足、有益于他人進步、有益于高校師德教育提升的想法,為高校師德教育實踐活動傳遞正能量,最后提出高等學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教育的一般性建議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口頭禪;高等學校;師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bstract】Ethic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key works i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Pet phrase curse event of a university teachers “old man” in the work as an example,rethinking about th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ditor and author, pet phrase,the relationship of editing and educational work,ethics education, etc.,Come to the idea of benefit to correct their own shortcomings, benefit others to make progress,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assing the positive energy to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last,the general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ways of the University's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put forward.
【Keywords】Pet phra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al education, Core socialist values
魯迅先生的《論“他媽的!”》[1]將這種罵人的“口頭禪”上升到“國罵”的高度,給國人辨析了這種國罵的歷史淵源,同時也讓國人反思口頭禪的危害。在筆者看來,中國的口頭禪還有多種,例如,對年長者的不敬之詞“老不死的”就是基本上等同“他媽的”一類口頭禪了。大凡說“老不死的”的場合,如不肖子孫罵長輩、不平職員罵領導、無良民眾罵官員(普通百姓罵貪官不在此列)、市井之人互拌嘴等等。這類口頭禪聽起來感覺是與文明和諧社會的雜音,讓人聽著至少不舒服甚至感覺是侮辱(彼此熟悉的同齡老年人之間開玩笑的或者老年人自嘲式的“老不死的”之類,則另當別論了)。就口頭禪的危害性程度而言,文人(這里指有一定文化修養 的人)的口頭禪遠比普通人的口頭禪嚴重得多。
1.文人口頭禪的實例
2015年11月23日,貴州某學院李XX先生(作者)給《金屬礦山》雜志投稿論文《XXX護在XXX中的應用研究》,筆者作為該文的執行審稿編輯,及時(投稿次日:24日)審讀了該文。覺得該文雖為原創,但創新不足(主要是技術應用),即“創而不新”。考慮到該刊投稿量巨大、綜合錄取率較低(30%以內,而筆者審稿的采礦專業投稿量比重更大,錄取率更低至不足20%),對于合格的但該刊又不能滿足其發表的論文,為不耽誤作者在其他刊物發表而影響其職稱評定,本著“為作者負責”的態度,給予了“請轉投他刊”的建議(也是該刊委婉拒稿的一種表述方式,凸顯了該刊對作者的尊重)。
11月28日,筆者收到該文作者XXX先生(作者)在該刊投稿系統給本人的留言(可謂是“牛X作者的牛X狂言”):“石XX審核同一篇稿件,他能通過,你不能通過。 徐老頭,你真這么牛逼? 老不死的”。
筆者在收到留言后感到很震驚(這是本人從業幾十年的第一次所見:作者居然能對陌生的審稿老師產生這樣的“辱罵性的人身攻擊”式回復),還是禮貌性地回復作者(“很平靜地看了你的留言,提醒你注意:老師的言行!不要玷污“老師”這個受人人尊敬的名稱!”)。
2 高校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長期從事編輯工作的老同志,筆者能理解他(作者)渴望論文發表的心情,姑且不作煩言表述。更多的是筆者自己的事后思考:作為一名教師,起碼的師德應該需要具備的,能夠信口攻擊他人的教師至少是有人格缺陷的,焉能在堂堂三尺講臺上給廣大的莘莘學子 “傳道授業解惑[2]”?豈能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筆者作為有責任心的社會一員,更作為社會文明傳播者的媒體人,本著“懲前毖后[3]、治病救人[3]”的精神,寫下思考性的有益于自己改正不足、有益于他人進步、有益于高校思想教育提升的想法,不失為此事發生后所產生的正能量。
2.1 編輯作者關系的反思
(1)就編輯部來說,編輯老師有責任對每一位投稿者認真負責,應該對每一位作者予以及時的回復。但對于投稿量巨大的編輯部來說,編輯老師或可能因為工作經歷所限,或可能專業技術能力所限,通常不能給予作者理想的回復(尤其是對拒稿的回復),直接無任何說明的退稿對作者會帶來一定的精神傷害,同樣,退稿意味著編輯部對作者的得罪,對編輯部也是傷害。編輯部期刊應該加大載文量,減少退稿的比例,載文量也不是編輯部所能隨心所欲而變動的,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2)對于作者來說,慎重投稿很有必要,文章在于舉一反三地推敲,精雕細琢才能出好文章。完稿后讓老師、同事或專家(如果有條件的話)多看看,讓他們提提寶貴修改建議,這樣才能使所投的論文被拒稿的可能性降低。如果被拒稿了,也有必要向編輯部索取退稿的真實理由(最好是修改論文的意見),萬不可出現意氣用事、圖一時痛快的“口頭禪”(想想看,這種口頭禪除了給別人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外,能解決你發表論文的要求嗎?)。
(3)對于發表的每一篇論文,無不凝聚著作者團隊的心血、編輯老師的汗水甚至外審專家的斧正,這是團隊力量的結晶。就目前的國家出版制度體制下,多數雜志社(編輯部)都是通過向論文作者征收一定數額的論文刊載費來維持生存,這就決定了雜志社與作者群體之間存在了市場機制行為,造就了二者之間榮辱與共、相得益彰的共生關系:通過發表的論文展示了作者的學術成果、刊物的學術梯隊,也給讀者和社會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政治、經濟、科技、管理、思想等方面的相關資料,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2.2 口頭禪事件的反思
一個作者在得不到論文發表要求的情況下,就可以撒謊式留言?(事后了解同事石編輯得知,石老師壓根就沒有審讀他的論文,我們的統稿系統也不可能出現一篇論文2位編輯同時審稿的現象),同時對編輯老師進行“辱罵性的人身攻擊”,那么,在學校里會不會在其個人職稱評定不及時的情況下攻擊領導老師?在課堂上會不會因某種原因攻擊學生?(這樣的老師如何做到教書育人?)在社會上為滿足自己的私欲會不會去搶劫(銀行、他人)?作為高校教師,能夠發表高質量的論文,為自己也為學校教育教學成果增光添彩;相反,作者對外的惡劣言行,也必將對學校、對他本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因為作者也是學校的形象,萬不可將作者自己的惡劣言行傳染給受教育的學生。“為人師表”、“師德教育”都是寬領域話題,就事論事還好方便切入。
2.3 編輯與教育工作關系的反思
客觀地說,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不少教授對研究生的教育很不嚴格,對學生論文把關不嚴(有的根本就不把關,例如學生隨意向雜志社投稿的現象,筆者就多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論文出現疑問或錯誤時,編輯咨詢學生的掛名導師,而導師居然一點也不知曉),為防止產生論文的錯誤情況(有的是低級的錯誤情況),編輯老師承擔了研究生教育的這部分工作(例如文字修潤、行文結構甚至專業技術等)。需要高校的教授們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至少對學生論文及時把關,這是高校老師培養合格畢業生應盡的職責。
2.4 師德教育的反思
師德教育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性工程,是高校教師個人發展、成就事業的根本 保證。現行教育體制下,高等學府的為人師表的老師產生這樣問題(口頭禪式罵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個人自身原因是一個方面,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學校的人文環境也是一個方面。高等教育更需要為人師表的老師來更好地教書育人——高校師德教育不可懈怠,亟待加強!尤其是對年輕的老師——振興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依靠他們。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園地,師德教育與學業教育應該占有同樣的地位,不可偏頗。加強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師德教育培訓,嚴格按照《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4]》考核教師,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聘任(聘用)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建議高等學校采用下述途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教育[5]:(1)加強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工程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高校教師;(2)開展師德教育實踐活動,發揮模范教師的典型引領作用;(3)加強重點群體(高校干部隊伍、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青年教師隊伍和學生工作隊隊伍(班主任、輔導員、團委成員))師德建設,引導踐行高校師德規范;(4)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高校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校園人文環境。
3.結語
教育工作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積極倡導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應盡職責。為了我們的后代進步,為了我們的國家發展,我們一起努力做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6]”這個光榮的園丁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百年振興的偉大夢想藍圖上織出我們最絢麗的色彩。教育質量上去,科技事業必然得以進步,人的素質就會逐步提高,國家的強大、民族威嚴便水到渠成,中國必將在世界民族之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魯迅)論“他媽的!”[EB/OL].[2015-11-30]//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ru5o02_w8SrCblpVrplDAER5BtuEcm5j-KFaoKMEhdyBjgWHOJEco2_KhBbrV9Qajvrduct01JwomPccWmURa.
[2] 韓 愈.師說[EB/OL].[2015-11-30]// 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78.aspx.
[3]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
[5]黎開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3(04):83-86.
[6]百度作業幫.管子·權修[EB/OL].[2015-11-30]// http://www.zybang.com/question/206c05c00 b9f03720d6ed0cb575c987f.html.
作者簡介:
徐志宏(1968年10月—),男,碩士,高級工程師,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