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慶國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創新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當前數學課堂的改革重點就是要進行創新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探究
創新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開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是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提倡各科教學都要體現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基礎階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及其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實踐者,只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新觀念,才能充分地、準確地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雖然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廣大教師的心中,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習慣了跟隨教師的思維,他們成了學習的機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灌輸,缺乏主觀能動性,更沒有創造性。這種習慣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他們的素質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并尊重和關心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教師要營造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獲得知識的強大內部推動力,是學習的強化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對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發創新欲望。學生對數學課產生了興趣,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努力學習數學,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動手實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表現方式,也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要主動創設情境來吸引學生動手操作,養成學生動手實踐的習慣,還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活動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教具,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因而,數學課堂教學就應營造出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主動思考,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從而保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它將對教學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心智還沒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師的關系對于他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創造成功的重要條件。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心地對待每一名學生,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要用對待自己孩子的方法來對待他們,對待學生要平易近人。在教學中,要放下師者的“尊嚴”,不要高高在上,要和藹可親,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對你親切起來,當然愛屋及烏的力量也會慢慢顯示出來的。其次,教師還要轉變以往的舊觀念,要用全新和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要切實地理解和信任學生,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都需要信任、關心、理解、幫助,都有極大的可塑性,都隱藏著極大的創新能力。
四、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若一連幾名學生均未答出,表明問題可能難了,或者幾個學生均是一個層面水平,那就應采取調控措施。如果問題有難度,就應把問題分解或換個角度,降低難度;如果不是問題有難度,那就應該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回答,并講究一下回答順序,這樣,在同一個問題的答問中,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受益。同時,教師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耐心地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改正,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恰當的評價,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相信通過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發展的環境,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