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 要:初中地理試卷講評課,是針對學生的測試結果專門設立的一種評點課型,它本質上就是一種復習課。本文針對測試之后的閱卷、拆卷和評析三個步驟展開解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 試卷講評 課堂高效
試卷講評課,是教師針對已經完成測試的試卷進行評價分析的一種課型,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考前學習內容,下啟考后教學活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試卷講評課一方面要對試卷的對錯優劣做評判,并告知學生原理和原因;另一方面,還要對試卷所涵蓋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所以,教師在講評時,不能只就題論題,也不能見到一題就聯想到多題,而應針對檢測內容,有的放矢,對學生犯錯較多的題目展開拓展,以帶動學生形成系統的地理觀。同時,作者認為,既然是試卷講評課,就應該緊緊鎖住試卷,為學生的下一次測試做好鋪墊,不僅讓學生知其然和所以然,還要教會他們答題的方法。這樣的思路,不只是應試教育用得上,在今后學生走進社會時,同樣會成為接地氣的思維方式。
一、閱卷記錄,提取卷中對錯
檢測結束后,教師會拿到一份樣卷和一份參考答案,很多教師這時會將答案抄到上面,以方便講評時一一對照,事實上,這是非常懶惰的表現(雖然有不少工作十分認真的教師,甚至一些工作很認真的老教師也是這樣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這么做就不是懶惰,因為勤奮既應當包括肢體的勤奮,還應當包括腦子的勤奮)。真正有實效的做法是,首先,親自做一遍,邊做邊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估計在什么地方會出現什么問題,哪里是講評重點,哪里又是難點。換言之,平時備課備的是教材,講評課備的是學生做的試卷。其次,將自己所做的結果與答案相對照,對不同之處,經思考或與同事探討后確定正誤。對待參考答案,應該要明確其只起“參考”作用,特別是平時的小測驗卷、模擬卷等,參考答案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所以,即使教師事前已經經過充分考慮,得出了結論,但在講評時,應該讓學生先說自己的答案,再讓他們比照參考答案,判斷誰的更好,這樣多次之后,學生會強化自信,逐漸減弱對答案的依賴。
評卷時,要將學生的答案進行分類和記錄。剛開始作者直接記錄在試卷上,但試卷在自己做過一遍之后,所剩余的空白處已經不多了,經常不夠寫,如果寫到另一個本子上,講評的時候要一手拿試卷,一手拿本子,所以后來作者便寫在紙上,寫多長就撕下多長,將紙的頁眉部分粘在答案前,這樣每題都可以粘,容量特別大,一張試卷最終就粘成了一個小本。記錄時要有所選擇,一是選特別好、有特色的答案,在講評時用作榜樣,以提高學生的靈活性,擴展他們的思維:你們看,這種思路很好,那種思路也不錯;二是選回答錯誤的,每個種類記一條作為代表,如果是思路、引用知識點等方面的錯誤,更要理清其犯錯的根本原因所在,進行反復強調,避免學生再犯同類錯誤。同時,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什么原因,畢竟自己也曾從初中走過來,那時考地理也沒拿到滿分,這樣,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就不會一味地批評與指責了。有的教師經常用“低級錯誤”“錯得離譜”這樣的詞語責備學生,仔細追究一下,自己經過師范地理專業的培訓,并除了地理別的科目都不用再鉆研,以這樣浸潤了若干年的專科積淀,來藐視一個成天學完這科學那科,腦子忙得不亦樂乎,沒機會停下來的十幾歲的學生,好比梅西鄙夷我們地理教師足球踢得不好一樣,毫無道理。
二、拆卷比較,找出問題原因
試卷改完拆開之后,教師如果能逐題進行得分率統計,并以此跟自己在閱卷時的預計做一下比較,分析錯點和原因,便可以順藤摸瓜找到自己在測試前的教學出現的問題:或是沒有全面地預設,或是忘了強調的重點等。以后在上課時,便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有選擇性地布置相似題或典型題來練習,并引導學生梳理出回答該類問題的步驟和思路,求得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七年級下冊的期末測試中,總共30分的讀圖題,結果有45%的學生只拿到了25分以下的分數。從試卷上看,問題主要出現在應用上,因為在看圖基礎上提出的一些簡單問題,學生基本都能答上,如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平原、河流或島嶼等;但對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如讀黃土高原景觀圖,要求回答在黃土高原上黃沙的形成原因,以及有哪些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治理辦法是什么等。學生多數回答不完善,扣分相當嚴重,這是因為學生沒有將圖與所學緊密相連,尚未在腦海中將地圖的重要性根植下來。這說明此前教師在讀圖的指導上做得不夠,且在用圖上強調不夠。得出的教訓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把地圖放在重要地位,不僅是因為這次的大面積的失誤,還因為地圖在地理的教與學中都十分重要。一方面,地圖本身就是一個關鍵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學習階梯,降低了理論性問題的難度。
三、評價析題,尊重學生心理
學習,是以學生為主的一種活動,所以教師的教并不是教學的重心,而只是主導,也就是說,教師講得再天花亂墜,學生如果不學,教師的工作還是沒有質量。地理試卷講評也一樣,必須要學生接受并認可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和方式,教學才能有效果。所以在講評時,學生反應如何,應當是教師最關心的。
現在的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他們在家中長期獨霸寵愛,喜歡表揚、受挫能力差是他們的一個突出特點。因此,在試卷講評時,即使學生成績不理想,教師也不能缺點多優點少地總評,多表揚才是鞭策這些學生的正確方式。特別是那些自尊心強的學生,或許一次不恰當的批評,就可能將他們推離地理,從此上課再也不聽講。所以,教師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從試卷中盡可能找到亮點,而且在夸獎時,要點名道姓地稱贊:即使學生做對的題不多,也能從中真切地感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了自信,產生“今后要盡量做對更多的題目”的心理。這雖然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但針對同樣不成熟的青少年,采用這種推動他們的行為健康發展的做法,還是值得提倡的。
有時候,有些學優生在全班幾乎都做對的情況下,他卻做錯了,對此,大多數教師最直接的反應幾乎都是喊出來:“真笨!這種題也錯!”但在上課時一般都不會講出這樣的話,只是微笑著看他:“你看你,怎么這一題都會做錯?”這也是明智的舉措,而且在課后,還要找他問清楚原因,一則表示重視,二則或許可以幫助他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此外,還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那就是教師萬不可自作聰明地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強加于全班學生身上,尤其是那些極易混淆,而自己班學生中并沒有出現的問題,又尤其這個錯誤“很好玩”的時候,這種提醒便會變得十分危險。比如,對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日期變化問題,本來作者已經在班上解釋過,這是由于地球自轉的原因導致的,并讓學生簡單記憶為:東減西加。這個問題大家都沒有錯過,但是在一次改卷中,看到有個其他班的學生寫反了,教師找他到辦公室問原因,他的回答很奇葩:“我怕記不住,就編成歌詞,用我最喜歡的歌譜來唱,結果考試的時候,老師不讓發出聲音,我就想不起來了,亂填了一個?!苯Y果作者把這個錯誤的例子拿到班上一講,從此大家都記住了這個歌詞的笑話,不時也有人“不怕死”地采用這一方法進行記憶,后果是屢屢發生一些簡單的錯誤。
總之,試卷講評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測試之后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考試能力,因此對試卷講評課,教師要在閱卷、拆卷和評析三個步驟上痛下功夫,將每一環節必須要做的事切實落實到位,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尋找更好的應對辦法、更有效的細節操作,以提高學生的自評能力和應考能力。
參考文獻
[1]盛益.團隊合作提高地理試卷講評課效率的實踐與反思[J].地理教學,2014(11).
[2]李立明.基于新課程理念下地理試卷講評課實效轉變[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3).
[3]鄧曉紅.新課改中提高地理講評課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4]劉翠仙.談如何提高地理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效率[J].學苑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