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
[摘要]政策是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和任務而由國家機關或者政黨組織制定的行動準則。文章旨在對改革開放至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政策進行研究,提出完善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的幾點建議,以期中高職教育發展取得預期成效。
[關鍵詞]職業教育;中高職;政策現狀;政策變遷;政策調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56
為了實現改革開放至新世紀時期職業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路線和任務,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指導職業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政策。筆者針對我國職業教育政策實踐和相關理論研究的實際,針對“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辦學體制、職業教育結構和規模、職業教育經費和資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五個方面,從政策目標、內容、手段進行中高職教育發展政策變遷問題的探討。
1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政策變遷及其對中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的變化
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成立了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針,統籌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協調各部門有關教育的工作,統一部署和指導教育體制的改革”。
2002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職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2004年國務院七部委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在批準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首次提出“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教育工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向人大、政協報告職業教育工作,并接受檢查和指導。要把發展職業教育列入政府業績考核重要內容,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督導”。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提出“完善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強調“落實分級管理,強化督導評估,營造良好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減少對學校教育教學具體事務的干預。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權力分配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越來越明確。
2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政策變遷及其對中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的變化
1980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強調“職業(技術)學校各行各業舉辦外,集體和個人也可以辦”。這一政策突破了原來只有國家才可辦學的制度,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1985年中共中央頒發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業務部門的積極性,鼓勵集體、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辦學。提倡各單位和部門自辦、聯辦或與教育部門合辦各種職業技術學校”。
1991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在各級政府的統籌下,發展行業、企事業單位辦學和各方面聯合辦學,鼓勵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20世紀90年代,改變了我國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單一的局面,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
進入21世紀,發展職業教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一系列國務院文件中都提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深化辦學體制改革,促進辦學格局的形成。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權力分配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調整。
3職業教育結構和規模的政策變遷及其對中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的變化
197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鄧小平在會議總結中提出“要擴大農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各地在考慮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時,要著重研究中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問題”。由此,中等教育結構調整首次被提到政策制定的日程上來。1985年中共中央頒發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調整中等教育結構,提出力爭在5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數,扭轉目前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1991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進一步強調“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規模,使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數”。首次提出“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又能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次提出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2004年國務院七部委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應占一半以上”。2014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結構和規模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而作出調整。
4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和資助的政策變遷及其對中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的變化
1980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中提出“職業技術教育應有專項經費開支。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開支規定”。
1996年國家頒布的《職業教育法》規定,“國家鼓勵通過多種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用于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財政性經費應當逐步增長”;1996年12月16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和財政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中等職業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向學生收取學費”。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不低于20%”。首次提出“中央財政增加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重點用于補助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課程教材開發和多媒體教育資源建設以及骨干和示范職業學校建設”。
2005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了“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不低于30%”。首次提出“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印發〈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兩個文件,就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并且進行了相關的制度設計。2012年財政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金制度的意見》《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4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將“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提升不低于30%”,建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職業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審計監督公告制度、預決算公開制度”,資助補貼“積極推行以直補個人為主的支付辦法”。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經費有了明確的保障,資助力度越來越大。
5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政策變遷及其對中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的變化
1985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要改革同社會主義現代化不相適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1991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教學安排中要注意增強適應性、實用性和靈活性;職業技術學校在加強德育和智育的同時,還要重視美育、體育和衛生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提出“加大師資、實驗實習基地和教材等基本建設”。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要積極開展以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提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經費有了明確的保障,資助力度越來越大。
總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與推動。漸進主義政策變遷模型認為,政策過程是一個不斷修正、漸進變化的過程;政策變遷是自然要發生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政策環境的變化、政策問題的轉化等因素導致了政策變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聶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2]王崇鋒,趙飛,劉連博漸進主義模型下代建制的模式選擇與標桿設計[J].項目管理技術,2014,12(1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