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玲
[摘要]多年來,高職教育始終在強調以人為本,究竟何為以人為本,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實現以人為本是文章研究的重點。高職教學效率的提高依賴于正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具有可行性。文章將其必要性和管理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職教學;教學創新;教學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59
以人為本是指在管理中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是高職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職在實施這一教學理念時,并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職人才培養存在明顯的目標缺失。因此,高職教育管理的推進和改革具有必要性。
1高職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樹立的必要性
11為高職教學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以人為本管理具有先進性,其主體思想強調人的思想意志。對教學管理來說,就是關注學生這一主體。以人為本思想的提出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從這一點上,以人為本思想的實現具有必然性。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高職院校已經將以人為本思想應用于其教學管理,幫助其解決復雜的、特殊的問題。
12有助于了解教育的本質
教學管理的目的是促進教學,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以人為本的思想則是其管理效率提高的關鍵教育的本質是確保教學效率,而以人為本思想這一新的管理模式強調對學生的教育,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創造財富。高職教學新課程的改革過程明顯受到了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人在這一指導下,新課改的方向開始發生改變,其主要表現為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13以人為本管理符合高職教育改革的需求
以人為本管理思想對我國高職教學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傳統的教學管理忽視學生這一主體,而以人為本思想則強調管理層次化這一理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職責和管理權利,使高職教育得以突破和發展。管理者不再只是少數人,這樣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管理,既提高教學效率,又降低高職教師的壓力。在教學教育過程中,要想有新的突破、新的發展,動力源泉是關鍵。而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則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使得高職教育教學管理順理成章。總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現代管理的需求。其在教學管理中的表現如下。
2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職教學管理策略
21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管理制度創新
教學管理是教學的輔助,其目標在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管理中,要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柔性管理與以人為本管理相結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使得教師獲得更多的管理空間,采用多樣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注重對學生的多元化考核,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管理內容進行改革。在課堂教學中強調管理,選擇性地實行課堂開放,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交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使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感受。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需求,高職院校可以允許學生轉換專業,對于一定專業傾向并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可將其轉入其他專業,使得管理和教學更加人性化。以校園或者專業為單位建立完整的教務管理系統,規劃選修課管理。充分利用高職院校中的媒體資源,促進教學管理的現代化,使管理獲得學生的認可。
22建立全新的管理機制
管理下發、執行是傳統高職教學管理的主要特征,隨著教育改革,這種過于程式化的管理方式與高職人才目標不相符。忽視了管理對象甚至是社會團體作用的發揮,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要培養多元化的人才,高職應認識到其傳統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了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的趨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發揮高職教務管理的服務作用。無論是教學管理還是科研,都應吸收多元化的意見,其中也包括優秀學生的意見,鼓勵教師和學生認清形勢并樹立服務意識。將服務學生、服務教育管理作為其宗旨。使高職管理從傳統的管理中脫離出來,實現“三位一體”的管理方式。發揮個體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推進高職教學和管理。
23以“以人為本理念”完成教育活動設置
教學管理服務于教學,教學活動是高職的主要任務。因此,教學管理還要從學生出發,確保其學習欲望的激發,并致力于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目前,高職院校在教育活動的設置上缺乏針對性,教學設施陳舊,并且在教學評價中存在明顯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則強調為學生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知識吸收和轉化的中介,其任務在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學習方法,而發揮其導向作用則需要激發其內在的潛力,滿足其工作和生活需求,甚至是培訓需求,這就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教學活動的需求。基于此,高職要從教學方法和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定以及教學條件的改善等角度出發,合理控制教學節奏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對課程的興趣等,始終堅持以全面培養為主題。
24堅持以人為本,完善高職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關系到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提高。為此,高職院校應對其傳統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教育評價的核心。即在教學中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結合。具體上應從兩個方面出發。其一:時刻關注人這一管理主體。注意將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結合,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所有方法、情感表達等。同時,將單項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利用適當的評價制度來提高學生的信心,引導學生不斷的革新自我。在教學評價中,以學生為主體還能夠幫助其將自身視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提高評價本身的實際性意義。其二:堅持主體取向。主體評價是指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只有自己可以了解,因此發揮其自我評價能夠提高評價的實用性。作為學習主體來說,應獲得教師的支持,使其能真正參加到教學評價和教學監督中。評價過程則應實現民主性、協商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尊重多元化的發展,及時發展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其提高自身能力,這也是其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
25以“以人為本理念”構建師資隊伍
高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將參與企業的管理崗、操作崗等工作,為此在學生時代,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其職業化能力。其中,實踐動手能力是高職教學最易忽視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教學中,師資隊伍不強,他們過分強調基礎知識教學,而對于實踐則被忽略。為此,高職院校應致力于提高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師的自我修養與其管理能力相比,更容易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以人為本”理念還強調終身性,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重視教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對教師的精神給予支持,優化校園環境,降低教師的管理壓力。實施必要的獎勵制度,激發教師的管理積極性,這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之一。總之,高職院校應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傳遞,用于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其對工作的認可度,提高工作效率。
3結論
我國高職院校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傳統思想的影響深遠。這使得高職教育目標存在偏差。為解決這一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是關鍵,要求教師更新自身的觀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和管理理念,注重人才的全面培養和評價,注重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學生能夠切實感受教學,從而使高職教學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為我國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人才,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燕試論高職教學管理中的以人為本觀念滲透[J].管理觀察,2012(11).
[2]王金鳳探索教學過程管理有效途徑,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J].價值工程,2011(20).
[3]肖紅光構建和諧的高校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