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霞
【摘要】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者必備的五項技能。“聽”是語言的一種重要輸入形式,從五者的排列順序我們可以知道“聽”是所有技能的基礎,是重中之重,但卻常常被許多學習者忽略。在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下,本人所指導的研究小組運用元認知策略對2012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聽力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一年多的實踐研究。參與本課題的志愿者在一系列的聽力自主學習訓練中自身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充分說明了學習策略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英語聽力 自主學習
目前,我國英語專業的聽力教學仍過于強調接受和機械訓練而忽視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搜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至于作為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比重較大的英語聽力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由此可見,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如今時代對英語人才注重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培養的需求。而元認知策略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國目前英語專業英語聽力教學的要求,促使廣大教師要將教學內涵從機械的反復聽練轉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語言實踐的指導者和質量監督者,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一、元認知策略的簡述
元認知由弗拉維爾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又稱為反審認知、反省認知、超認知、后設認知。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元認知策略可大致分為三種: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計劃策略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活動之前制定計劃,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計其有效性,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監控策略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任職行動、策略的效果,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
調節策略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或者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二、新民辦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聽力現狀
2.1 對英語聽力不感興趣
我校作為一所年輕的民辦高校,辦學時間短,綜合實力不如一些老牌的公辦高校,因此我們招收的教學對象主要是一些普通高中畢業生,經過了正規的高考和錄取,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大多數學生并非出于興趣而是迫于家長壓力或就業前景而選擇英語作為其專業的學生。這類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底子較薄弱,語音不過關,語法掌握不牢固,英語詞匯量小,因此,對英語聽力課程基本是不感興趣、聽不懂、不懂聽。在本次大創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所指導的課題小組向2012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發放了175份問卷調查,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47份,從中我們統計出59.1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17.69%的學生表示不清楚,23.13%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
2.2 缺少聽力技巧的學習和訓練
我校學生的聽力訓練還基本停留在簡單、機械反復隨意聽或者是泛聽階段。沒有做到從簡到難,循序漸進,精聽泛聽想結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習慣或者只見樹不見林,抓不住大意。
2.3 只重課堂學習,輕課后自主訓練
民辦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還停留在高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習慣于老師的安排,一味地依賴教材和老師,沒有自主學習的欲望,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面對大量的空余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沒有意識到大學里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形成課前準備課上聽講課下自主學習三管齊下的學習模式。
2.4 缺少必要的背景文化知識
大多數學生把英語學習看作是一種單一的語言學習而忽視了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因此一旦聽力中涉及到跟文化相關的內容就會聽不懂,加重了聽音的心理壓力,喪失了聽音的自信心。而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53.06%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西方國家的背景文化知識基本毫無了解。
三、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的運用
3.1 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的重要性
前面重點提到了我校學生的特點:基礎薄弱、語音不過關、缺少背景知識、詞匯量小,缺乏聽力技巧和策略的指導,習慣于被安排。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通過策略的教授和指導讓教學真正實現授之以漁。
3.2 適合我校聽力自主學習的元認知策略及存在的問題
什么是自主學習?孫芳(2011)認為:“自主學習的學生應該具有內在的學習動機,能理解教學的目的和教學方法,進而有計劃的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并監控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能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能意識到學習結果并能評價學習成果。”針對這一理解,我們主要從元認知的計劃、監控、和調節三大策略對志愿者進行一系列的自主學習訓練。
計劃策略的運用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在147名志愿者中有43.54% 的學生沒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先由老師教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強調計劃的重要性,再由學生依照計劃在課后進行分階段的訓練。對于基礎很差的同學采用入門階段訓練,即進行句型訓練和聽淺顯易懂的英語短故事,如《情景對話》和《新概念第2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基礎打牢。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則可進入初級階段的訓練,可選聽各種報告錄音,擴大詞匯,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去適應不同的口音。水平更高的學生則可進入中高級階段的訓練,即從機械訓練轉向實踐,從課本進入社會。可選擇各類英語電臺如VOA、BBC等新聞聽力或者影視劇的視聽結合訓練,這種類型的聽力材料語言規范、內容健康且與我們的考級內容有一定的關聯,在聽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文化知識的輸入。
監控策略需要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及時評價、反饋自己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問卷調查和搜集的心得體會顯示:147名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后都大致了解了自己聽力上的不足。79.19%的學生認為自己語音水平一般,無法準確做到聽音辨詞,尤其是讀音相近的詞,如cure [(治愈)和kill(殺死),menu(菜單)和manure(肥料)等,從而對整句話甚至整個篇章誤讀。76.19%的學生認為詞匯方面掌握程度一般,往往聽到一些詞覺得耳熟,但就是想不起來是哪個,這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思索,最后影響了全文的聽力。63.27%的學生認為語法知識掌握程度一般,主要體現在聽寫的部分對單詞的詞性掌握不夠,句子結構分析不清,主被動語態不分,忘記給篇章一個合適的時態等。最終往往只寫出句子的大概結構,無法補足完整的細節信息。通過這些反思說明英語專業學生已對自己有了較好的認知,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學生在平時的考試中很少會對具體的認知知識進行反思和監控。因此,授課老師應及時強調監控策略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考試后用一定的時間去感受和及時評價、反饋自己對認知活動的不足。
調節策略即對認知活動的結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36.73%的學生雖然制定了學習計劃,但基本都是一個學期或一年不變,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因此,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一旦發現所選擇的策略無效而造成聽力理解失敗或所做的計劃因主客觀原因無法繼續有效執行時,就必要進行及時的調整,不要刻意追求聽力數量而忽略了質量。當注意力不集中或感到疲勞時應適當休息,學會對計劃進行合理、科學的調節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英語聽力理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而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漫長持續的過程。在我們為期半年的“自主學習志愿者課堂”中,通過對元認知策略的教授和實踐指導,讓學生對自己有了更準確的認知,學會了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學習計劃并有效地執行計劃,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訓練,學會勞逸結合及時對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進行科學的調整,有了較大的收獲。在最后一次志愿者聽力水平測試中,62.27%的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證明了引入元認知策略的有效性。當然作為自主學習主體的學生們還應更多地將該策略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期在聽力上有更大的進步,從而帶動說、讀、寫、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孫芳.淺談自主學習的含義及理論依據[J].改革與開放, 2011(3).
[2] 孫秋月,宋杰,陳謙倩.專業四級考試與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3] 汪金鳳,李群英 元認知學習策略與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黃岡師范學院2011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