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雪
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的繪畫能力是本科院校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但是我國目前的學前美術教學普遍存在重視技巧表達,不在乎學生的個性表達;或者過分鼓勵學生的自主發揮而不注意加強技巧性的講解。這兩種過于偏頗的教學方式都不適宜學生的學習成長。但是,藝術教學是從小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諧全面發展小孩子智力,能力的重要表現方式,強化孩子的藝術教育是從小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義不容辭的手段。
關鍵詞:學前教育;藝術教學;繪畫能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是增強學生感知力,理解力的重要教學內容,所以重視學前教學的繪畫課程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主要表現手段。但是,由于學生年齡普遍偏小,自身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關注度都需要老師在課程中加以輔導,那么如何保障學生在繪畫課程的有效性學習是老師需要加以研究的策略性問題。所以,本文主要立足于討論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繪畫能力策略研究。
一、我國學前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繪畫對于提升孩子的藝術感知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我國學前教學中對繪畫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導致老師順利靠站繪畫課程面臨諸多負面影響,主要的影響因素如下:
1.學前兒童美術教學重視不夠
學前兒童的美術教學工作不夠被重視是面臨的阻礙因素之一。由于家長沒有深入了解學前美術教學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就難以對該課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當孩子處于涂鴉階段時,只能在墻面上畫一些不規則的點和線,難以形成具有美感與欣賞性的畫面,家長對于這種毫無意義的涂鴉行為難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甚至部分家長會采取反對的態度。更有甚至,當孩子在家里不加選擇的亂涂亂畫,家里被孩子畫得一片狼藉之時,家長會大發雷霆,以斥責的形式減少孩子的繪畫熱情。與此相反的是,部分家長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過分關注,甚至強迫孩子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繪畫,給孩子帶來沉重的負擔與精神壓力,甚至會導孩子對繪畫產生厭惡的負面情緒。
2.割裂技巧與個性的表達
部分的學前教育人員了解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自由表達空間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臨摹,傳授技巧為主的教學方式。導致孩子在大量的臨摹練習中逐漸失去創新與自我表達的能力,甚至產生了千人一畫的局面。對于另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來說,他們在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非常重視孩子的自我能表達,但是在這一教學理念的調整中卻忽視了學生技巧性的常規練習,倒是孩子失去了自我表達的必要載體與實現途徑。
二、提升學前教學繪畫能力的策略研究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雖然學前繪畫教學的方式與內容都做出來一定的調整,但是有效激發孩子繪畫激情,深入學前教學的繪畫改革方式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有效激發孩子的繪畫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激發是培養學前繪畫課程的重要教學初中,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具有創造力的表現方式。兒童的繪畫能夠直接反映孩子的內心世界,它人成人繪畫的評價標準完全不一樣。對于孩子來說,不規則甚至顯得有些零散的線條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成人世界需要對孩子的表達給予充分的尊重,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所思所想,在長期的練習中培養孩子別具一格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進行異想天開的表達,充分挖掘孩子的想象力。
2.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兒童的成長在不同時期具有不一樣的行為特征,需要老師依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孩子由于心理發育的不成熟,對于事物的認識缺乏詳細,深刻的理解,需要老師多多采用鼓勵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在鼓勵式的教學方式中培養兒童熱愛繪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與此同時,老師需要熟練運用比較夸張的體態語言,幽默的表達方式以及多種多樣的游戲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在最大限度內依據自己的意愿參與繪畫創作,提升孩子的繪畫自我表現力與獨創性。比如說,老師可以以卡通人物的表達方式開展課程,或者在講笑話的幽默段子中吸引學會僧的注意力。
3.培養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
兒童對環境變化的關注不夠強烈,所以孩子對于自己所畫的作品必要有強烈的好奇心與吸引力,需要讓孩子處于輕松的氛圍中營造創作的感覺。孩子需要通過充分調動自身的感官以累計繪畫的經驗與感覺。為幫助學生獲得更為直接的繪畫經驗,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開展環境模擬的教學形式,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美景,讓兒童在游戲的參與,直接的感官參與中感受大自然的細微變化,捕捉自然界有趣的事物形態。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的繪畫經驗需要在借鑒,欣賞能力的培養中獲得同步提升,老師需要改變傳統機械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孩子以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個人的所思所想,也可以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總而言之,為孩子提供輕松愉快的繪畫環境,注重繪畫經驗的積累,在老師鼓勵式的教學方式中培養孩子的繪畫自信心與創造力。
4.營造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
孩子由于年齡小,自身的自我約束力與控制力薄弱,需要老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吸引孩子的關注度,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孩子的繪畫熱情。
老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平等朋友式的姿態融入孩子的生活,在朋友的關系中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比如說,老師可以以寫小卡片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寫在卡片上,讓老師真正的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學前教學的繪畫課程是培養孩子藝術素養的重要表現手段,老師和家長需要加強對繪畫課程的深度理解。在具體的繪畫教學中,老師需要以平等,交流的朋友心態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繪畫語言表達情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與自信心。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在藝術鑒賞與繪畫技能的提升中豐富個人的表現力,也可以經常帶領學生開展最優秀繪畫作品的評比,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
參考文獻:
[1]趙玉蘭、藺江莉、張赤華、劉娟.走進民間藝術世界—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白瓊英.觀察角度的變化對幼兒簡單深度關系繪畫影響的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2013.
[3]程妍濤、王曉芬、劉洋.適應于0一8歲兒童早教項目中的發展適宜性課程方案.早期教育[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