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師德建設問題一直是今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師德評價體系是高校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今社會,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的建設遇到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建立完善的高校師德評價體系,來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目標,成為了當今高校師德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探討了高校師德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并提出了高校設的建設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校師德;和諧社會;評價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目標給如今的高校師德建設帶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不斷加強的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而教育又是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就變得尤為重要,而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的建設又在加強師德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高校師德評價體系,有利于有效約束和規范教師的思想行為,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從而提高對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質量,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一、高校師德評價體系各要素的確立
師德,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就是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道德素質。高校師德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完善師德評價體系,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讓青少年學生接受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提高社會層面上的思想道德素質。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建立有效的師德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從而在全社會起到輻射帶動的作用,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添磚加瓦。從社會現狀和師德建設的實際出發,師德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內含要素:
1.教師的敬業思想
從事任何社會職業都是一樣,只有對自身的職業懷有一種熱愛和一種崇敬,才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工作價值得到凸顯。合理的師德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的敬業思想這一因素,教師只有對教書育人的工作抱有極大的熱忱,并且具備教育的本領,才能擔任這一神圣的社會職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貢獻。
2.教師的創新精神
有創新才會有發展,教師若是墨守成規,就難以在教學上有所突破。創新精神這一評價要素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思想等方方面面不斷創新探索,取得新的成就。
3.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
學生有很多時候都是與教師相處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對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社會主義核心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而教師這一職業的首要社會責任便應該是服務學生。因此,必須將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作為師德評價體系的內含要素之一,要求教師能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愛與溫暖。教師只有懂得愛護學生,才是具備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更好地教書育人。
4.教師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
教育是一項神圣而嚴肅的工作,稍有差池,就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教師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認真踏實地從事教學工作,將教書育人作為一項神圣的使命去完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能力。
二、當前師德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大方向的提出,許多高校都認識到了建設師德的重要性,相繼設立了師德評價體系。各高校的師德評價體系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但從總體上來說,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指標具體指向不夠明確
傳統的師德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的具體導向較為模糊,不夠明確,因此對教師起到的引導和約束作用也就很有限。傳統的師德評價體系大多較為看重教書、而不夠重視育人,實際的可行性并不強。構建師德評價體系是為了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從而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其目標性是很明確的。因此,從實際發展的需要來看,完善師德評價體系必須明確各項指標,提高其實用性和可操縱性。
2.評價指標一成不變,沒有跟上時代
師德評價體系應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教師。而很多高校還在沿用舊的師德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評價,而舊的體系中的評價內容已經不適應如今的社會了,無法達到新時代教師發展的需要,其實際效用已經變得很低了。因此,師德評價體系必須與時俱進,緊跟社會對于教師發展的需要,培養出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教師。
3.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很多高校的師德評價內容都較為片面,沒有涵蓋教師發展的方方面面,這樣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無法較好的衡量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師德評價體系應該從實際出發,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到不同教師的發展需求,盡可能完善評價內容,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一個全面的評價。
三、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的具體構建
1.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
毫無疑問,明確評價標準是高校師德評價體系構建的首要內容。是的評價標準,是指對于教師的思想、行為及其善惡的評價標準。只有明確了評價標準,才能使教師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能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一個公平而合理的評價,從而促使教師按照標準不斷要求和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素養。
2.堅持公平合理地評價
在師德評價中,要堅持科學的評價原則、合理的評價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師德評價變得更加公平,提高教師規范自我的積極性。師德評價是對教師在教學能力、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應當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學校在進行評價時,應該要綜合評價教師平時的思想行為和期末的具體教學成果,提出一個各方面各占多少比重的具體評價方法,組建一支合理的評價團隊,嚴格按照標準對每一位教師進行評價,這樣評價的結果才具有參考意義。
四、總結
師德建設應該是每個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項建設內容,只有完善師德評價體系,才能更好地進行師德建設,引導和規范教師的思想行為,提高他們的教訓能力,從而從各方面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從而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提高社會層面上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童夏雨.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未來與發展,2009(08)
[2]劉文、王永章.試論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的構建.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
[3]徐雪平、宋海洋.淺析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高校師德建設.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2)
作者簡介:
卞穎桃(1982-),女,河北保定,河北農業大學。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15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