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東
摘 要: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而小學數學教學則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規律,重視學生思維的訓練與培養,使學生能夠逐步的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思考、質疑問難的精神,要讓學生掌握思考的基本思維方式,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生年齡較小,還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所以,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探討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案。
一、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學生的數學能力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先天因素等的影響。有些學生具備著相對較強的學習能力,根據教師的講解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夠很快地接受及掌握新知識,不但可以迅速的將問題解決,并且有著自身尤為獨特的見解,可以憑靠已有的知識來掌握新知識。而有些學生則僅僅能夠借助于死記硬背來將新知識記住,毫無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因而學習起來會感到非常吃力,他們的思維混亂無條理可言,面對從未見過的新題目和新知識點,往往是無從下手。對于此類狀況,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才能夠真正的將根本問題解決。所以,認識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誘發學生主動思考,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毋庸置疑,創設有效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教師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備課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對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問題了然于胸;同時對于學生的學情進行細致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問題感興趣,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哪里,學生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等等,都要盡量掌握,以便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二是教師創設情境要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他們的情況也是千變萬化的,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比如,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情境創設要帶有趣味化、游戲化的特點,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動手、思考。
2.動手操作,保持學生的思維熱情
動手操作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或者自己動手操作,或是和學生一起合作,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一步步逐級遞進,逐漸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動手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思考,在持久的注意中完成實踐操作,不僅使學生的思維熱情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畫一個三角形,用量角器去量三個角的度數,學生可以向教師報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讓教師猜剩下一個角的度數。不管是什么樣的三角形,也不管教師有沒有看到,只要學生報出兩個角的度數,教師就能準確無誤地說出剩下一個角的度數,這讓學生很驚奇,對教師“怎么知道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玄機。在這樣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動去思考原因,很快就能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是大有益處的。
3.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想象力是學生思維發展的翅膀,它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正如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刻板僵化的教育思想,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充分的想象,讓學生的想象力自由地飛翔,進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數學圖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果平行四邊形分別向左右兩邊傾斜,什么情況下會變成長方形(正方形)?由此,學生可以從中看出這些圖形之間有哪些聯系與區別?根據這些是否能夠總結出相關的規律?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被啟發了,層層深入地思考問題,形象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4.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題多解”就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題多解”就是同一個題目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或同一個題目進行不同的變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探索狀態,心理上是愉悅的、主動的、積極的,學習興趣很高。教師通過“一題多解”,一方面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開闊學生視野,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思維發散開來,減弱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課本習題的訓練,而是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對習題進行再加工,以設計出更多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題,實現學生知識的重新組合與運用,這樣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更加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與發散性。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而且要重視數學思維的培養與滲透,要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能力,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海燕.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13(5):123——125.
[2]李玉平.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考試周刊,2011,5(75):58——60.
[3]張秀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1,11(12):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