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力
【摘 要】本文以開放教育試點本科教育管理專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研究對象,在建構主義理論和現代遠程教育理論指導下,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討論網絡環境下《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網絡環境;開放教育
一、引言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電大從利用廣播電視教學開始轉向以網絡為依托實施現代遠程教學,這使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了更大限度的擴展,電大教學形式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這也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教學,構建網絡環境下的開放教育教學模式,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成了當前教學的重心。教育技術作為新興的教育科學分支學科,如何利用教育技術理論在網絡環境下搞好《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將是該課程教學的重心。
二、課程概況
1. 課程性質。
《現代教育技術》是全國電大教育管理專業(教育類)本科的必修課,在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開設在《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思想》《課程與教學論》之后,這些課程為《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本課程旨在通過學習使學員知道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領會教育技術分析、設計及處理教育和教學問題的基本方法,掌握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一般方法。
2. 課程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由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論、形成發展、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
第二部分視聽媒體教學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計算機教學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組合媒體教學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第三部分教學設計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及教學設計案例。
第四部分學校教育技術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第五部分遠程教育的概念、過程和發展。
3. 學習對象。
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以在職進修為主。學習對象具有學習動機普遍強烈、學習目的明確、有豐富的教育工作經驗、自學的能力較強等特點。但他們也有著明顯的劣勢,即工學矛盾突出,學習時間少,學習基礎偏低等。
三、網絡環境下的課程教學
(一)積極使用電子教案,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強化導學
由于該課程理論性與操作性并重,知識涵蓋范圍較廣,而教學時間不充足。因此,使用電子教案可以大量節省板書時間,輔之多媒體資源使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高。
較為簡單、實用的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習重、難點制作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具有信息量大,表現內容形式多樣、制作簡單的特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面授可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大量信息,并提供多種感官刺激以加深記憶。但在面授時,教學的重點不是讓學員記住呈現的所有信息,而是通過信息呈現引導學員抓住課程的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學習思路,這也是開放教育面授與傳統面授的區別。針對該課程涉及設備使用方法的教學,可以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實物圖片及操作過程視頻(相關資源可通過“電大在線”“國開平臺”或Internet下載獲得),對于無法直接獲得的資源,教師可利用Flash軟件制作出模擬過程。此外,教師可以將課件掛接于學習資源平臺上供學員瀏覽和下載。這樣,無法參加面授的學員可以通過課件獲得學習指導,學員也可以根據需要,有目的、有重點的挑選需要的內容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學員學習的自主性。但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切記“黑板搬家”“教材搬家”。
四、以“電大在線”“國開平臺”為基礎開展教學,開發、應用多種教學平臺,充實網絡教學資源
(一)充分利用三級“電大在線”教學平臺及“國開平臺”,開展網絡教學
三級“電大在線”教學平臺及“國開平臺”是電大網絡教學的基礎和根本,這些平臺主要提供中央電大、省級電大教學資源及分校自建資源。依托電大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的網絡教學主要這樣五種教學形式:網絡資源點播、網上直播課堂、E-mail教學、BBS討論和網上小組討論等。
1. 網絡資源點播。這類資源主要以網頁瀏覽的形式提供文本、圖片、文件下載等相關信息。學員可根據需要進入相關網頁瀏覽并下載。
2. 直播課堂。“直播課堂”由中央電大主持教師和合作高校有關教師參加播出,講授難點、重點,為學生提供所學專業和課程的各種教學信息。直播課堂跨越時空限制,極大的擴展了教學面,大面積施教使用于解決教學上的共性問題。[1]教師可組織學員集中觀看,也可將該內容掛接于相關網站供學生在線觀看,這樣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需要的內容。
3. Email教學。與商業化的電子郵件網站相比,比較適合的方法是學校自己架設郵件服務器。自己架設的電子郵件網站界面簡潔,學員一目了然,沒有商業化因素,且注冊、登陸、收發郵件都和商業網站一樣。由于學員中普遍存在經常忘記用戶名、密碼的問題,使用這樣的郵件系統在用戶名、密碼丟失后,可以在后臺管理中找到。并且郵箱都以實名注冊,有效避免了非實名注冊、垃圾郵件等諸多麻煩,方便教師、學員間交流,更方便教師管理。
4. BBS討論。“電大在線”教學平臺主要有公共論壇、專業論壇、課程論壇。利用論壇教師每學期組織至少四次固定時間的在線答疑,以集中解決學員的問題。在其他時間學員仍可隨時提問,可以學員間相互探討、小組討論,也可由教師回答,但教師對學員提出的問題應在三天內予以答復。
(二)建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網站
由于教學平臺中只整合了網絡資源點播和BBS,對于其他教學資源,如直播課堂、VOD點播、Email等教師只能在教學平臺中給出相關連接,學員需要“中轉”多次才能到達。為解決此問題教師可制作課程網站,從而將所有資源集中起來,提供課程相關的文本、圖片、課件、視音頻、程序等信息。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教學網站可包括課程介紹、學習輔導、在線課堂(視頻教學及同步文字資料)、虛擬實驗、考試輔導、拓展資料、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等多個欄目。
(1)在線課堂:提供中央電大教師教學實況錄像、直播課堂及實驗操作等視頻資源,學員可根據需要自主隨機點擊觀看任意一節課。
(2)拓展資料: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新興前沿學科,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也就3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及時準確的掌握最新的資料對于學好該課程也是至關重要的。拓展資料欄目中可列出最新資料、論文及參考資料、參考書目、參考期刊、參考網站以幫助學員及時準確和快速的掌握學科動態。
(3)虛擬實驗:本課程設有部分實驗,一些客觀條件限制實驗無法進行,因此提出“虛擬實驗”的教學方法,即利用flash制作模擬實驗的動畫,學生只要打開相關網頁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即可。對操作中出現的錯誤系統會自動給出提示或不予響應,從而使操作者意識到操作錯誤,然后重新來做。“虛擬實驗”的教學方法大大突破了客觀條件的限制,可以一次制作,反復使用,節約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設備損壞,為實驗教學尋找到了一種更為簡單、有效的方法。
(4)在線測試:在線測試欄目中提供了與課程相關的所有客觀題,學員可在線做題并同時得出評分及正確答案。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員快速準確的得到學習效果測試,并以此進行查漏補缺。
(5)在線答疑:主要提供BBS、QQ、微信群、及電子郵件在線答疑。網站自身攜帶BBS及實時QQ交流功能,如學員可直接點擊教師的QQ頭像或昵稱就可以通過QQ和教師在線交流。每個班級可建立自己的微信群作為消息通知和學習討論的即時通訊平臺。電子郵件系統是學校架設的郵件網站,學員可以簡單快捷的通過電子郵件與同學或教師展開交流。
通過這些欄目的設置,可使學員的整個學習過程完整、可控,學員同時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性,使助學體現在自主學習的各個環節。
但是,無論是利用什么樣的網絡資源和平臺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教會學員基本操作技能、在網絡中瀏覽及下載資源方法和資源平臺的使用。
(三)充分利用云教室資源
云教室在功能上的開發以云平臺為載體,使用戶終端能夠按需靈活使用操作系統,可實現學、測、考、監一體化的功能,對測量互動教學、遠程教學、教育資源共享、視頻監控、智能錄播及家校溝通等的應用。[2]只要擁有一個云終端,老師就可隨時隨地備課、輔導學生,學生則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原來在教室才能進行的聽課、答疑。因此,充分利用云教室是對現有教學形式及資源的重要補充。目前,主要應用形式有一下三種:
一是專業管理員可根據上級電大課程安排組織學員按時參加遠程面授輔導。
二是教師可根據上級電大安排指導學員在相應資源網站下載面授視頻資源,根據自己的學習安排自主學習。
三是本校教師也可利用云教室多媒體設備組織面授,并將授課視頻錄制后掛接于資源網站供學員下載學習。
四、網絡督學貫穿于學習各個環節。
教師可通過“電大在線”、“國開平臺”或“課程網站”的后臺管理平臺查看學員在線學習的時間、發帖數量等,從而檢查學員利用資源平臺學習的情況。此外學員還需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提交電子作業,教師為每位學員建立電子檔案袋供檢查教學和學習效果之用。因此學員的整個學習都可以通過網絡得到監督,形成網絡督學。
五、結束語
網絡教學是開放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要求,它是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中一個主要因素。充分利用三級“電大在線”教學平臺和“國開平臺”,合理整合各類資源,是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的基本方法。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有效利用三級“電大在線”教學平臺、“國開平臺”和自主開發網絡教學平臺能夠適應開放教育學員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芳.《開放教育直播課堂淺議》 附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4年6月.
[2]黎璐琳 何杰.《新形勢下云教室的建設與應用探討》 赤子 2015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