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白
摘 要:在邁入21世紀時,我國正不斷加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從而保證中華民族在全球化進程中的持續發展。美術新課程同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方式等都需要轉變。教師只有盡快調整行為、轉變角色,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根據美學的原理及小學生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利用他們對事物的直觀感知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小學生親身感知過的、經歷過的,有親切感、有趣味性的題材教學,引導小學生對所教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讓小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揮,為他們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該如何大膽、創新地用教材教,而不僅僅限于教材呢?
一、了解小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多的了解兒童,尊重兒童思維表現特點。由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和認識事物有密切的關系,而美術教育又是兒童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兒童認識世界過程的一種表現,因此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小學生,激發其熱情。比如一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人,又在人邊上畫一個圓,他將這幅畫解釋為自己在拍皮球,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的老師會認識到這個解釋對于處于繪畫象征期的兒童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新體驗,在語言上她會不斷地肯定小學生成績,并說你真棒,你是最好的,她會與這個學生共同分享新創造的快樂。若教師的態度和行為,特別是教師對小學生表現創造性的特點,不從兒童的繪畫經驗出發,只是從自己對美術表現的理解出發,去糾正學生畫中的“錯誤”,那么學生就會對畫畫變得興致索然。
又如小學生開始畫圓,讓他們說出老師畫的圓是什么東西,有人會說成是泡泡、雞蛋、乒乓球、餅干、皮球、蘋果,草草一筆可以任意想象。這時老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回答,然后老師在此基礎上用游戲的口吻對小學生說,老師來變魔術,使這些圓變成另外一些東西,他們就睜大好奇的雙眼,看老師表演,老師就在圓形上再添上幾筆,就變成了眼鏡、太陽、手表、小鐘、甲蟲、雞、鴨、貓、狗等等,小朋友個個都表現出新奇的目光,從這種目光看出小孩子躍躍欲試的迫切心理,激起了他們對繪畫創造的興趣。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的小學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并不是把小孩子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說認為簡單的哄孩子們玩。孩子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造。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小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小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兒童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提高創造能力
1、改革教學方法。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教學方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成規,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致學生沒有興致,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方法必須改革。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比如,針對由于動作慢,畫不快而急得哭的小朋友,我就多安慰,或者手把手地教他們畫。例如有一次,在教畫稿子時(用涂染法畫)不肯動筆的小朋友終于動起筆涂了幾片樹葉,但是涂得不好,我仍然表揚她說:“這幾個你涂得很好,如果能像這樣一點一點往外涂,你一定會畫得更好。”她聽了我的話舒展了肩頭使勁地點點頭,開心地提筆畫起來。許多例子說明,表揚和鼓勵確實是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的有效手段。此外,還可以經常給一點小小的獎勵。
2、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直觀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使用文字、語言、動作等表達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時為了教學的直觀,教師會借助實物、模型、掛圖等教學輔助工具來演示和闡述所講內容。但我們知道,這些教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則彌補了它們的不足。因此,美術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學習現代多媒體技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把豐富的網絡資源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去。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特有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使每位學生都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于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形象地顯示美術的圖畫,變模糊為直觀感受,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去理解知識、得到知識、運用知識。對于語言難以描述又無法讓學生親自實踐的內容,多媒體課件就可以設計一個簡單快捷的學生反饋知識的方式,在電腦上實際操作排列圖案,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一目了然,能取得任何手段都難以達到的效果。如《汽車造型》這一課,我在多媒體上模擬各種汽車形態,讓學生自己參與,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汽車的認識,而且在討論中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是在一個愉悅的氛圍里超水平完成了作業。很明顯,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將這豐富的信息表達清楚,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卻正好能夠表現這些豐富的信息。
總之,課程改革下的美術教育,應全面分析美術教育所蘊涵的價值,在突出美術教育學科特點的同時,打破學科知識的條塊分割,完美地體現美術教育的價值。這樣,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才能有意識地引發學生的思維層層升發,對學生藝術思維的小小浪花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