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平
摘 要:要讓學生學好,讓學生感到有興趣, 教師要使他們最大限度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精神愉快的氣氛中接受信息, 無抵觸情緒無強制感地學習,我們就要在課堂教學中下功夫。
關鍵詞:興趣;誘趣;激進;應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積極愉快的接受它,研究它,要讓學生學好數學,首當其沖讓學生感到有興趣。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向信息傳遞的動態系統,同時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所以,教師要使他們最大限度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精神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讓他們接受信息時,是無抵觸情緒無強制感,我們就要在課堂教學中下功夫,那么我們如何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果呢?在此本人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誘趣
誘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領悟和掌握知識,防止思維桎梏,激起思維漣漪,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誘趣,我們可以通過競賽,游戲,質疑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習興趣的持久性。例如教學平均數時,我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30秒夾球比賽,每組選3名學生參賽,比賽規則:音樂起開始夾球,音樂停結束,那組夾球的個數多那組就領先,并把每組的比賽個數制成表格形式記錄下來,大家非常活躍,情緒非常高。宣布輸贏后,落后的一組再增加一人繼續比賽,把比賽的結果加到輸的一組總數上面,讓學生當評委,你認為哪個組的成績好,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們看到表中的名字和個數后,臉上露出新鮮感,他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認為總分高成績好;有的認為每組的人數不相等,不能比較;有的認為用平均成績來比較……這時我對大家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如果比賽規則是按平均成績取名次,那么哪組的平均成績高呢?這就是平均數的問題,這節課就來研究平均數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動手分糖果,讓發現用移多補少可使每人分的顆數同樣多,從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期間又增加糖果,增加每組的人數,學生發現當糖果數比較多和人數比較多時用這個方法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就在學生疑惑不解時,于是我就提出質疑:“請你動動腦筋,怎樣用數學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很快就想到先把顆數加起來,再除以人數就行了,讓學生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得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最后,在練習設計中,我出示班級調查一個月全班學生零用錢情況統計表,學生一看是自己班級每個月零花錢,又來勁了,首先我先讓學生算前三個月平均每月用零花錢多少元?當學生算出后我給充分的贊揚和肯定,趁著學生情緒高漲的時期,我問:“從上表中,你還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快的發現每個月用的零花錢很多,如果把這些錢捐給貧困山區,可以幫助很多貧困學生。師生共同商議把部分零花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學生,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而且每月不能超過規定的平均數,那么四月份最多能用多少,你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下課的鈴聲響了,在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的前提下結束整節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這樣學生接受多面的感官刺激,富教于樂,融情于景。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
二、應激
應激也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善于隨機應變,及時巧妙地處理突發的偶然或化險為夷,或化拙為優,轉化成一種靈魂的感化力量,引爆出始料不及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認識水平,道德情感各不相同,盡管我們教師做到課前吃透教材,精心設計,但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意外情況隨時出現。如何正確處理這些突發事件常常讓我們傷透腦筋,記得有一次,在教學相遇的問題時剛出示題目,竟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大聲說“老師,中國一天出了那么多的交通事故,你還讓我們求相遇問題,那以后不知成什么樣了!”頓時,全班同學鴉雀無聲,都盯著我,看我怎樣處置這位同學。面對天真學生的提問,你能用“這不是數學問題”而加以拒絕嗎?冷靜片刻后,對同學們說:“這位同學由題目聯系了我們實際生活,說明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遇問題雖然是兩輛車相對開出,但是按交通規則車輛靠右行,所以車子不會產生碰撞。除非司機不遵守交通規則”大家聽了哈哈大笑。為了讓學生更明白,讓兩名學生扮演司機甲和司機乙當場演示。這個與數學無關而有趣的問題解決了,同學們滿意地笑了。所以,當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時,我們就要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緒的激動,冷靜地對待學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從而主動積極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激進
每個學生都有上進心和虛榮心,我們老師每一個賞識的目光,每一句鼓勵的語言,都是師生情感溝通的的催化劑,將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就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在于喚醒、激發、鼓舞”,所以教師應當正確地運用這種心理特征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當學生想到一些不同的解題方法時,我們可以命名為“xxx解法”等,同時要注意通過表揚、加分、報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讓學生充滿信心地攀登思維高峰。尤其是后進生,他們其實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識補缺,而是特別需要一種精神鼓勵,他們有時做了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他們就感到老師不相信自己,認為自己是班上多余的人,可是,一旦出現誤差,又受到批評,訓斥,感到批評是屬于自己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課不愛聽課的原因。但我們在激進過程中,也要遵循思維規律,有目的,有步驟地加強思維訓練。
總之,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學習就會被動,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與教師的引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很大關系,學生最討厭枯燥乏味的課,所以,教師要掌握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追求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實效性。也只有學生心情舒暢,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被充分地激發出來,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