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健
摘 要:著名教育家顧冷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學生就會認真的把它學好。”這樣趣字當頭,樂在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力。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深淺有別的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注意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伙伴,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肯定就能得到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從興趣入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63-01
在積極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以學生發展為本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可是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數學基礎差,但絕大多數智力并不差,往往是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主動學習的動機。因此,要使學生知識、能力、精神、人格得到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必須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融于教學之中。那么,如何從興趣入手改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重視課堂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冷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學生就會認真的把它學好。”這樣趣字當頭,樂在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力。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深淺有別的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導入。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知識,數學學習大多是枯燥的活動。特別是打過上課鈴后,由于剛剛結束上一節課的學習,加上課間休息,此時,學生大腦皮層上的興奮正高,如果教師設計新穎別致、有引人入勝的導語,就能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瞬間就能把學生的心牢牢抓住。通過實踐,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情境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帶著積極的情感,愉快的投入學習,認真聽課。
二、提高講授技巧,培養興趣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的授課藝術能否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如果教師講課無藝術性,就會使抽象的數學課變得枯燥無味,教師的授課方法格式化也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產生不了學習興趣。因此,不同的內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靈活選用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如果能笑著進入課堂,以滿腔熱情來組織教學,做到情緒飽滿,語言親切,富有激情,那么學生就會在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技能。
其次,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倡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這必不可少的是學生的主動性,主動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再次,數學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保護學生自尊心。一科學家說:“數學學習是思維的健美操”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心靈的深處挖掘創新潛能,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維”的機會,倡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有機會參加活動,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三、引入競爭機制,激發興趣
教學的最佳效果與良好的課堂氣氛分不開,教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應努力營造一種競爭氛圍,備課時就應設計一些小組合作、討論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圍繞知識點展開討論、爭論,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創造思維,有了這一活動,學生的興致一下就提了起來。與此同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給學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出現錯誤時,不應訓斥,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于啟發引導,要促使學生獲得成功。除此之外,可運用小組競賽等趣味性措施,靈活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準確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在競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上進心,在搶答和參與各種有競爭力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也可以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上進心。如此以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
四、巧借媒體手段,啟迪興趣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教學,已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引人注目的焦點,隨著現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有利工具。運用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
綜上所述,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注意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伙伴,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肯定就能得到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