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真正的教育不是為了誰的教育,也不是關于誰的教育,而是學生必須參與其中的教育。每一位老師都要意識到,信任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喚起的教育離成功就不遠了。
關鍵詞:氛圍;賞識教育;家校合力
曉×一直是班級中學習上的“老大難”。很小的時候,因為患有抽搐的毛病,老師和家長都怕孩子過分的勞累而再次犯病,因此對于她的學習沒有提出更高要求。可是,隨著年級的增高,隨著所學知識的不斷增多和增難,她和其他學生的差距就越來越明顯了,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可能不會因為這種差距而多想,可是,從五年級這個學期開學以來,我就發現她的情緒一直很壓抑,每天都是心事重重,悶悶不樂。據她最好的朋友講,曉×總是因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而感到十分自卑,害怕朋友們、同學們都拋棄她、嘲笑她……
曉×的事成了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讓為師的我感到異常沉重。
一日班會,學生正興高采烈地進行著小組的評比,評比的結果是:第一小組只比第二小組多出兩分,最后本周的最佳小組即將產生,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的孩子們還在為一些細小的問題爭論著,這時第二小組的一個孩子威×站了起來:
“老師,曉×就坐在第一組,她算不算第一組的?”
一句話就如一粒石子投入了水中,平靜的水面頓時漾起圈圈漣漪。所有孩子的目光都投到了曉×的身上,而這時的曉×卻把頭深深地埋在桌子下面。為了怕曉×過于自卑、難過,在以前的小組評比中,曉×所有的成績都不算在小組評比中。可是今天,在眾目睽睽之下,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一個孩子為了本小組的榮譽居然提出了這個在平時決不會提出的問題。一時間整個班級靜得都可以聽見每個人心跳的聲音。我知道,如果今天的事情處理不好,就很可能使一個孩子在同學們面前永遠抬不起頭來。怎么辦?我暗暗思岑著,看著全班學生那期許的目光,我不由靈機一動:“解鈴還需系鈴人”。
“同學們,我們知道,曉×同學因為身體有病,很怕勞累,因此在學習上落下了不少,我們再想一想,一直以來曉×為班級做了多少貢獻,勞動中任勞任怨的身影,活動中積極參與的表現,臨時任務的隨叫隨到,哪一樣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她學習雖然不好,但她多次和我說過,她一直想把自己的學習提高上去,曉×她自己也非常著急,可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大家的幫助呀!今天,老師在班會上就提議,哪個小組希望曉×同學成為自己組的成員,并幫助她把學習提高上來呢?”說完這些,我期待的目光落到了第二小組隊員身上,這時我看到許多學生都高高舉起小手,特別是第二小組的所有成員都舉起手,看到孩子們領會了自己的意圖,我心中欣慰極了。就這樣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曉×成了第二小組的一員。這時我看到,曉×的眼睛里含著淚珠,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神情。
一周之后,在批改日記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了曉×的日記本,翻開日記本我看到了兩篇工工整整的日記。這可是我接班兩年來的第一次啊!當天的作業講評時,我大張旗鼓地表揚了曉×同學,并且為她所在的第二小組加了雙倍積分,伴隨著孩子們的歡呼聲,所有孩子都把一種期待“英雄”的目光投到了曉×的身上,曉×成了第二小組的“英雄”。以后接連的幾周,曉×不僅在作業上有了巨大的轉變,而且在課堂上也能夠舉手回答問題。在期中的考試中她的數學居然得了87分,語文90分。看著她高興的表情,我知道她已經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轉變。
反思:
1.給予快樂,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只有那些學習好的孩子才是快樂的。但是,從曉×的轉變,讓我意識到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科學的。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2.學會賞識是孩子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曉×學習不好,十分自卑。因而她缺少在同學面前展示的自信,甚至對自己能否進步都在懷疑。學生是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希望得到肯定與贊賞。信任、贊賞你的學生吧,對他們充滿希望,那時的教育將什么奇跡都會發生!
3.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有利支點
曉×在學習上出現困難,除了自身抽搐的毛病之外,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她的爸爸、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異了,爸爸的腿有病,她只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媽媽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因此,學習上的事完全靠孩子自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能形成合力。因此,孩子的學習才會出現本文開始的狀況。
參考文獻:
[1]張瑩.淺談賞識教育[D].江蘇教育學院,2010.
[2]杜文輝.淺談賞識教育的作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08.
[3]陳會勇.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新課程,2010(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