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們在理論上能熟練掌握語言系統(tǒng)方面的學習如語音,詞匯等,但能靈活運用并有效達到交際的人卻為數(shù)不多。主要以中美兩民族為例,從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情景交際下規(guī)約性言語行為和非規(guī)約性言語行為語用失誤,并提出相應的語用策略,增強交際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度,提高他們處理間接言語行為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而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關(guān)鍵詞:間接言語行為;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語用策略
作者簡介:李杏春,工作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外語教學部,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引言
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學會并掌握在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情景交際中得體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勢在必行。本文以主文化即社會全體成員所共同遵守的文化標準為主,從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分析中美兩民族在跨文化情景交際下打招呼,道別及邀請所反映的語用差異或產(chǎn)生的語用失誤,并提出相應的語用策略。
1、間接言語行為理論(Indirect Speech Act)
在奧斯汀言語行為三分說的基礎上,塞爾針對其中存在的缺陷又提出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當說話人出于某種原因或意圖不想直接使用施為動詞時,他會采用間接地言語手段來實現(xiàn)某一言語行為。使用間接的方式表達言語行為的話語就是間接施為句(何自然,冉永平,2006:191)。
他把施為性言語行為分成五類,即斷言類或表述類,指令類,承諾類,表情類和宣告類。同時也有一些言語行為無法歸入上述五類中。其實這和以下兩個問題是緊密聯(lián)系的,即從說話者講,說話人在說出一句話表示一定意思的同時怎么又表示另外的意思?和從聽話者的角度來看,聽話人在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后又如何理解說話人要表達的另外的那層意思?如果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者呢?根據(jù)塞爾,在間接言語行為中,說話人之所以能傳達出多于或有別于話語字面意義的含義,他所依靠的是他和聽話人之間的共有知識,這其中包括語言和非語言信息,以及聽話人所具有的一般分析和推理能力。本文基于這點,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出跨文化交際的語用策略。
同時,塞爾認為間接言語行為可區(qū)分為兩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和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前者特點通過社會或文化的規(guī)約,某些言語行為已固化為另一種言語行為,某些語言結(jié)構(gòu)上的特征可以幫助人們判斷這一類間接言語行為;后者特點沒有固化為另一種言語行為,聽話人無法從語言形式本身推斷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義,話語的意義只能借助語境和非言語行為才能確定。
2、跨文化交際情景下的語用失誤
2.1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語用失誤
交際者往往不自覺地違反了對方的人際規(guī)范,社會規(guī)約,不注意時間空間,不看對象,不顧交際方的社會地位,身份,職業(yè)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失敗,導致交際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以下是一方不懂對方的文化規(guī)約的例子。
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teacher from the U.S.A...
這段話是中國某學校負責人對一位美籍教師致的歡迎詞,但美籍教師聽后卻露出難堪。因為按歐美文化,成年女子是不愿被別人稱為girl,因為對于成年人來看,girl 是說自己幼稚,不成熟。同時pretty和good的用法也不妥。西方人認為初次相識不宜使用過于主觀的。
2.2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語用失誤
漢語高語境文化的特點就是讓人們能通過語境的補充來理解相關(guān)的暗示,這樣即保存了面子,又不傷感情。而美國人則相反,喜歡“就事論事”,將分歧公開討論,最終達成共識。比如下面的例子就典型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甲:那個事你那個好了沒有?
乙:那個事不容易那個。
甲:不管好那個不好那個,你無論如何要那個。
乙:我盡量那個,不過現(xiàn)在辦事少不了那個。
甲:你要多少那個我給你多少,不舍得那個還能那個?
這段文字中只要一個中心詞“那個”,意義十分豐富,甲乙兩人二人繞了一大圈,好似在打啞謎。到底說什么,需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和語用主體才可明確,而這種表述讓美國人聽來會一頭霧水。
3、跨文化交際情景下的語用策略
當兩個或多個目標相互抵觸時,說話者常會使用間接性言語行為。為了禮貌或面子,說話者也會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受話者要理解該話語所傳遞信息,就須付出一定的努力,如理解玩笑,反語等。像某些規(guī)約性言語行為,交際雙方就要提前了解彼此的社會文化習俗,兩國文化差異,在實際活動盡量多理解對方的行為等來達到成功交流。
4、結(jié)語
間接言語行為的跨文化差異很大,因為不同的文化對影響間接言語行為的社會因素(比如,權(quán)利關(guān)系和社會距離等)的認同和理解是不一樣的,在某個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因素在另外一個文化中的重要性可能要小得多,反之亦然。另外,不同的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以及它們的發(fā)展水平的差異也可能導致間接言語行為的跨文化差異。這樣交際雙方通過看電影,看書,國外留學等途徑了解對方文化在特定的情景下的恰當?shù)难哉Z行為的不同的要求,增強交際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度,學習掌握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這樣就能成功地避免這些困難和障礙,從而提高他們處理間接言語行為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至于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 唐紅芳著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
[2]當代語用學 何自然,陳新仁編著 ?外語教學與研究社,2002
[3]跨文化交際教程新編 ?曹湘洪主編 ?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