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連
摘 要:創新型人才的建設,離不開這樣一些因素:理念創新、課堂創新、實踐創新。其中,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應該是最為關鍵的要素,當師生以一種“正能量”的姿態,在課堂中、模擬中、實訓中都能以一種昂揚的斗志去創新創業,必將在教育的百花園中收獲沉甸甸的果實。
關鍵詞:理念創新;課堂創新;實踐創新
常常激動于這樣的大學風景:大學教師雖平凡,但他們不是在“閉門造車”,而是在親身實踐,隨時關注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動態和新動向,情感和心靈深處充盈著愛心、責任心和創新意識;大學生雖單純天真,但隨時有爭論,有頓悟與發現,有深入與延伸;課內課外是實驗場、創新場、“職場拼搏場”……癡迷并浸泡在如此“風景”中的大學生,其創新能力必定在一步步蓄積、提高、延伸。
一、理念創新不可或缺
某地區2014年高校畢業生24萬人,有意自主創業的學生人數只有10%,而最終選擇創業的僅為1%。這組數據說明什么?說明不是創業不成功,而是創業創新意識不濃厚。所以,我們必須重新確立一個更加周全、更加成熟的理論視域,以期能夠滋養出真正富有創新精神的生命。我們必須重建課堂創新生態,必須在教學或課堂中創造出創新發展的人所必需的基本養料。
1.要創設一個撒播愛心的“人文場”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表示:“創新創業教育從面向少部分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拓展為面向全體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創新文化,讓創新精神在所有學生骨髓里生根。”強調人文關懷,就是要強調絕大多數人的創新精神的滋養,讓創新創業從“開小灶”走向“大眾化”。當然,從“精英創新”到“大眾創新”,需要學校整體改革教學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個性化培養教學管理制度,比如,推行休學創新創業,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改革學生學業考核評價辦法,實施彈性學制,支持大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
2.要創設一個善于發現的“磁力場”
調查發現,2014年全國動漫類提供的職位數量已猛增至將近10萬個。《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以及漫畫《長歌行》等中國原創作品越來越深入人心,創造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能;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為動漫產業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作為學校或教師,要引領大學生善于發現這樣的創新創業的新動態、新導向。的確,好的創新教育不是一塊靜止的冰冷之地,而是一個重新發現自我、發現他人乃至發現世界的地方。干國祥說:“我們因為一個偉大真理在教室里的重新發現而歡騰雀躍,內心激動,仿佛這發明者、這發現者就是我們自己。”借用這句話,我們可以說,我們要善于在成功人士或成功企業身上重新發現“創新創業”的機會,那發現者就是我們自己。窗里窗外都“隱藏”著機會,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在倏忽之間抓住了它,并且利用它創造出精彩的創業人生。
二、課堂創新不可或缺
如何用實際行動把創新創業意識傳遞給大學生,需要教師有一顆卓越的心,有一種堅定的態度,有一種創新的意識。而這一切,需要教師打造高效、多元、厚重的課堂教學。
比如,切實引進“近”和“遠”兩種模式,打造高效創新課堂。
“近”——在學校內部開設“創業平臺課程”“行業課程”,以及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就業創業的“嵌入式專業課程”,如此一來,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張皮”就會擰成“一股繩”,實現真正創新意義上的水乳交融。說到底,這種從教學相長的高度重建課程體系的做法,必將促使教學觸角伸展到學生的創業和專業價值中,促使大學生完成精神和心靈上的成長,重構自己明晰透亮的創業創新哲學。也許,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和創造性,都隱含在這種課程體系的重建中。
“遠”——引進“外援”。邀請專業、成功創業人士等為學生開課,傳授創業理念和創業意識,并通過分享自身經驗與經歷,激勵學生樹立自主創業的信心。比如,北京理工大學邀請了以中國科協副主席馮長根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擔任指導教師,聘請知名投資人、創業專家、創業校友等擔任創業導師和創業顧問,目前擁有導師23位、顧問6位。同時可以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定期舉辦區域性、全國性的創業競賽,如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新挑戰大賽等,并輔之以創業基金獎勵,有效地推動創新創業活動。
三、實踐創新不可或缺
屢創新高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使得就業愈加困難,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后,大學生從“找飯碗”到“造飯碗”就成為一種必然。如何“造飯碗”?我認為,增加案例教學、模擬演練、行動學習等實踐性教學模式不可或缺。
比如,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實訓和創業教育基地,給大學生提供一個仿真平臺,讓其充分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備在未來創業中規避和化解種種風險。正所謂:“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
一些大學在本科階段分為“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多元培養”三個階段和“專業學術”“交叉復合”“就業創業”三條發展路徑,這樣的階段劃分,本身就為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提供了發展路徑,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正所謂:“優質教育總是重視過程多于成品。”廣泛搭建實習實訓平臺,讓大學生多角度參與實踐創新、參與志愿者活動、觸摸社會、觸摸人性,如此才有能力去創新創業,方能收獲沉甸甸的“馥郁”。
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所處行業依次為零售、餐飲、批發、文化、體育和娛樂、制造業、農林牧漁、軟件和信息技術等23個行業。學校或教師一定要鼓勵大學生深入到這些行業,去發現機會,去創造機會,如此,方能在創新創業的百花園中收獲沉甸甸的果實。
參考文獻:
[1]張爍.創新創業,高校怎么教[N].人民日報,2015-07-09.
[2][美]帕克·帕默爾.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