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俄關系的日益緊密,對俄會計人才出現了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亟需解決。本文進行了對俄會計人才的供求分析后,基于通識教育的啟發,將通識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中來,以此來為解決對俄會計人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提出了有效地建議。
關鍵詞:通識教育;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對俄會計人才供求分析
1.對俄會計人才需求較大
通過統計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對俄會計人才需求較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俄貿易額加大導致對俄會計人才總量需求增大。根據中國經濟發展部的報道,截止到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俄羅斯也成為了中國第九大貿易伙伴,躋身前十強。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場的導向使得中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見下表),截止到2014年年末,全國對俄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952.7億美元,而縱觀全國近三年對俄進出口額的環比增長率可以看出其增長勢頭強勁。黑龍江省作為對俄貿易大省,近三年來,黑龍江省對俄貿易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對俄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截止到2014年年末,黑龍江省對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232.7億美元,同時也占到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9.8%,由此可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交往越來越緊密。
在黑龍江省與俄羅斯貿易往來日益密切的情況下,另據統計調查,截止到2013年末,黑龍江省累計核準的對俄投資企業共有1036家,投資總額為50.2億美元,其中僅2013年核準的對俄投資企業56家,投資總額為9.5億美元,同比增長55%。2013年黑龍江省開展對俄貿易業務有業績的企業為1254家,其中對俄進出口完成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為148家,超億元的企業為18家,比2012年增加了3家。對俄投資企業和對俄經貿企業均超過了1000家,黑龍江與俄羅斯之間的密切往來促使了對俄企業的蓬勃發展,由此可見,在對俄貿易企業中對俄會計行業會計需求將會不斷的增大。
其次,對俄會計核算業務難度增大導致對俄高級會計人才需求增大。為了更好的落實國家“走出去”戰略,加大和俄羅斯的經貿合作力度,黑龍江省從2003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對境外園區的建設,已經在俄羅斯共建成15個境外園區,涵蓋了農業、林業等行業,規劃總投資41.8億美元,“走出去”的公司涉及的領域不斷增多,交易的種類和范圍都不斷的擴容,這樣的背景下,會計核算的復雜性會不斷增大,因此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對俄會計人才供給不足
與對俄會計人才總量不足的問題相比,對俄會計人才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即符合企業要求的高水平會計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因此就發生了對俄企業“用工荒”,會計專業畢業生又“就業難”的情況發生。
一方面,從對俄企業的角度出發,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對俄會計人才經分析后得出需要具備的條件簡要歸納如下:
理論部分包括:(1)會計理論:需掌握俄羅斯會計理論。(2)支撐學科理論:包括金融、計算機、法律、英語等相關學科理論。(3)其他理論:涉及各個方面的綜合知識掌握,主要強調需要開闊的眼界等。
技能部分:(1)業務處理能力(包括業務處理的經驗),(2)協作溝通能力,(3)俄語交流能力。
自身素養部分包括:(1)職業道德,(2)身體狀況,(3)文化差異的適應力。
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經常因不具備以下方面的條件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主要包括:(1)不具備俄羅斯會計和法律方面知識。(2)不能熟練的應用計算機,不具備俄語交流能力。(3)缺少開闊的視野,體現為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知識的缺失。(4)缺少實務操作經驗,實務操作能力較差。高校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和用人單位的需要之間仍然存在差異,使得每年培養出來的大量會計人才并不能被對俄企業所青睞,“就業難”、“用工荒”的問題迫在眉睫。
二、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通識教育的理念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特別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以及培養學生全面持久發展的能力。通識教育是一種側重于將學生培養成“通才”的教學理念。
結合對俄會計人才供求分析,對俄會計人才結構性短缺引發了我們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用人單位在考察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對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的考察的比重日益加大。特別是對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俄語交流能力,了解俄羅斯文化等特殊條件。
一直以來,會計教育更加側重于教育的專門化、實用化,并培育出一大批以會計專門化人才。但是,從會計畢業生應聘的角度以及未來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具備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對俄會計人員的發展潛力更大。因此,對俄會計人才的培養僅依靠專門的會計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通識教育在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針對于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不可以一味的強調專門化教育,否則會導致對俄會計人才知識體系的不健全,也不可一味的強調通識教育,否則會使對俄會計人員的掌握的知識過于空泛。而是應該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有如鳥之雙翼,不可偏廢。只有這樣,融入通識教育而構建出來的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育出更多符合對俄企業需要的對俄會計人才。
三、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建議
1.對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總體目標:將通識教育融入對俄會計人才培養中來,首先確定對俄會計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為:培養具備適應社會長期發展需要的對俄會計人才。
具體目標:具體的培養目標為:①拓寬學生知識體系的廣度,開闊學生視野。②培養學生適應對俄會計工作的適應力。③強化學生對俄會計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2.對俄會計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中應該體現通識教育和專業化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并應該擴大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空間,其課程設置分類如下:
(1)公共基礎課程大類:主要包括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必須完成的課程內容,具有強制性,因此屬于大學生必須課程,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完成該類課程的學習。
(2)專業基礎課程大類:該類屬于針對對俄會計人才培養的核心地帶,設置與對俄會計相關的專業,也同樣屬于對俄會計人員必須完成的課程部分。
(3)專業選修課程大類:該類課程屬于對俄會計人才培養中的特色選修部分,主要設置與對俄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有關于俄羅斯文化、法律等相關課程,需要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課程,但是要達到相應的學分要求。
(4)公共選修課程大類:該類課程屬于各學科學生均需選擇的選修課程,但具體的課程選擇因學生的興趣而異,且應達到學分的要求。主要設置例如包括:音樂、美術、計算機等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課程。
(5)綜合實踐課程大類:該類課程屬于面向對俄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程,例如到對俄企業進行實習等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該類課程應包括特定部分的必修課程,還應該包括能夠根據學生興趣進行選擇的選修課程部分,且需要滿足學分的要求。
3.鑒定委員會
為了使得通識教育的理念更好的融入到對俄會計人才培養中來,組建鑒定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定期評估與考核十分重要。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如下所示:
(1)教學校長直接負責制,為了保證對俄會計人才培養的相應政策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因此鑒定委員會應由高校主管教學的校長直接負責,各學院負責承接。
(2)定期考核與抽查相結合,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能夠持續有效地運行,需要將定期考核與抽查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一貫執行。
(3)綠色溝通通道,鑒定委員會應與對俄會計用人單位、對俄會計畢業生能夠及時溝通,以需求為導向不斷的完善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此外,鑒定委員會應與對俄會計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建立良性的溝通,吸納各方的建議來提高對俄會計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佟成生,許素蘭,李扣慶,梁淑屏.中國企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中國企業財務人員的調查問卷分析[J].會計研究,2014,09:13-20+96.
[2]孫錚,李增泉.會計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與路徑[J].會計研究,2014,11:3-15+96.
[3]王曉陽,曹盛盛.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模式、挑戰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5,04:17-25.
[4]曹盛盛,王曉陽.哈佛大學通識課程改革及其運行管理服務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5:33-40.
[5]張林,宮冰.高校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林區教學,2015,06:23-25.
[6]何玉潤,李曉慧.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美國十所高校會計學教育的實地調研[J].會計研究,2013,04:26-31+95.
作者簡介:邵崇林(1991.08- ),黑龍江省塔河縣,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