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繆春梅 蔡妍
【摘 要】人才培養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能。而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計劃與社會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是推進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協同創新平臺,探索應用型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以期為提高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提供幫助。
【關鍵詞】協同創新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機制
一、引言
現階段,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而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恰當的崗位,由此可見,在企業的用人需求與高等院?,F有人才培養方案之間存在著距離,使得培養的學生不能較快地適應企業需求,從而增加了企業在人才招聘和使用環節的成本。因此,更深的、更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即協同創新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建立的意義便凸顯出來。
二、協同創新的內涵和意義
(一)協同創新的提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葛洛最早給出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定義:“由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形成集體愿景,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睆奈⒂^的角度可將協同創新概述為:為實現共同的目標,不同創新主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之間相互配合、合作和整合,發揮各自的優勢,獲取外部性效應,產生“各種分散的作用,在聯合中使總的效果優于單獨效果之和”,即1+1>2 的效用,從而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績效?!皡f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二)開展協同創新的重要意義
協同創新有如下特點:首先,各獨立的創新主體包括國家、企業、學校和個人等,擁有共同的目標、內在動力、直接溝通;其次,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最后,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協同各方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系,其共同目標是實現共贏,各主體之間是一種互補性聯盟,各主體之間可以是契約關系,也可以是產權關系等。
協同創新下的校企合作能穩定與創造性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對國家來說,校企合作能夠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國民素質,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對企業而言,能解決企業所需人才質量要求等問題,提升企業競爭力和良好形象;對學校來說,開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使學校了解企業對人才使用需求的數量與質量的要求,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特色化辦學、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變革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學生而言,能使學生親身領略企業文化并更好地融入其中,培養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對自身發展做到“心中有數”,實現學習內容與企業的需求零距離對接、實踐鍛煉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水平與發展能力。
三、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一)機制的內涵
“機制”一詞最早源于希臘文,現已廣泛應用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指其內部組織和運行變化的規律。
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著基礎性的、根本的作用。機制就是制度和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具有激勵機制、制約機制和保障機制三大功能。按照機制運作的形式,分為三種機制:一是行政—計劃式的運行機制,即以計劃、行政的手段把各個部分統一起來;二是指導—服務式的運行機制,即以指導、服務的方式去協調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三是監督—服務式的運行機制,即以監督、指導式的方式去協調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構成和種類
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延續了機制的分類,繼承了機制的固有功能,同時運用到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中。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是指從各協同主體,即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產生組建協同聯盟意愿開始,到協同利益分配結束全過程中涉及各環節的運行原理、相關制度及作用方式。
故,協同創新機制由以下幾部分構成:首先是各協同主體,包括現實或潛在的參與者,他們具有參加協同創新行為乃至項目的意愿;其次是各協同主體聯合組織設計和提供的制度,它們是進行協同創新活動等的行為規范原則;最后是協同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方式與內容。這些直接關乎各主體創新實力與顯性或隱性收益考慮和預期。
四、協同創新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究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指的是高校和企業之間聯合開展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在教育環境、方法和手段、技術和資源等各個領域開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共同開展校企的產學研交流協作。通過這些交流協作,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效果,促進在校大學生和企業的互相了解和融合,為學生進入企業就業提供基礎性的幫助和支持。
五、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協同是建立在產品服務基礎上的系統工程,由此,校企合作的協同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內容,需要在許多細微的具體環節中不斷完善和改進,需要不斷在理論與實踐中更新與提高。
【參考文獻】
[1]逢增梅.校企合作辦學的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6):34-36.
[2]紀雯,李超,劉寶學,等.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新模式的途徑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01):216-218.
[3]柳坤文,蔡菊.校企合作方式的多樣性探索[J].成人教育,2013(0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