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波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意義,從理念、教師、學生的角度分析了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低效問題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走向高效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shù)學;合作學習;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61-02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唱“獨角戲”、當“獨行俠”是難成大器的,只有順應時代發(fā)展,選擇有效的合作,才能將“蛋糕”做大,才具有競爭力。微軟的操作系統(tǒng)代碼應有數(shù)億行,靠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是肯定不行的,它依賴于所有工程團隊的全力開發(fā)才出現(xiàn)全新的Win10。人類基因組圖譜,是30億個堿基對的序列,由包括中國在內的6國科學家合作完成。而在“學校以應試為本,家長以分數(shù)為本”的價值取向的今天,教師沉湎于“以考分論英雄”的論斷之中,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樊籬,以枯燥的講解、機械的訓練培養(yǎng)所謂的精英,既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合作技能的提升。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再是單純依賴于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有了合作,學生才會開啟思維,“動”起來,才會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一種互動,才會使課堂充滿生機。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的意義
(一)有利于突出生本地位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不再擁有課堂的絕對權威,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親歷活動的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再囿于教師預設的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親歷知識的發(fā)生與形成過程,感受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協(xié)作學習能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這遠比依賴教師的枯燥講解要深刻得多。
(三)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反饋
教本課堂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單向的傳輸。而在合作學習中,師生之間的交流變成了雙向反饋,教師能從學生的合作過程中捕捉到學生的學習信息,在對學生點撥、引導的同時,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預期效果。
二、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低效問題
(一)教師對合作學習理念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農村小學教師對合作學習理念缺乏研究,未能領會其內涵,以致對合作學習的理解有偏差,存在諸多低效現(xiàn)象。
1.小組劃分標準單一。教師以考分作為劃分學習小組的唯一標準,在傳統(tǒng)秧田式座位的基礎上,以前后兩排4人或6人組成“最經濟”的學習小組,合作成為“合座”。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合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既不利于組內合作學習的開展,也不利于組間的有效競爭。
2.小組成員參與機會不均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都具有表達、展現(xiàn)的機會,但由于教師未能有效引導、組長未能有效組織,致使優(yōu)等生“獨霸”小組的學習活動,他們的參與機會多,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其他學生的想法,其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淪為旁觀者,成為“忠實的聽眾”,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逐步形成依賴心理,不利于同伴間的合作,導致兩極分化愈來愈嚴重。
3.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明確的規(guī)則。
我們在課堂觀察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教師提出問題后,教室里出現(xiàn)“熱烈”的場面,有搶著發(fā)言的,大家各顧自己表達;有一言不發(fā)的,心不在焉、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有相互推辭,誰也不表達的;有借機閑聊的。由于缺乏有效的規(guī)則,小組合作學習顯得無序,學生不明白該怎么做。
(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行為
盡管合作學習已成為許多教研活動的重點,但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合作理念構建并不完善,以致無章可循,難以掌控全局。
1.缺乏指導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師與組織者,需對目標的設計、任務的選擇全面設計,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自主預習,并對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但部分教師由于缺乏指導合作學習的技能,不去考慮問題是否適合學生合作,不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去均衡搭配分組,不留有讓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學生還未進入合作學習狀態(tài)就匆匆結束。
2.缺乏有效的指導。在進入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后,教師穿梭于小組之間,這小組插一言,那小組提一句,看似專注,實則缺乏實效;有的教師不知所措地站在講臺邊等候合作的結果;有的教師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做準備。教師并未融入課堂,不能對學生的思維的嚴密性、分析的條理性進行有效指導,學生也不能圍繞著學習重點進行討論,致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三)小學生合作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合作意識。小學生年齡尚小,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倍受寵愛,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他們不愿與人合作,在討論時常常各執(zhí)己見,對別人動輒指責與埋怨,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部分學生自制力差,易受外界的干擾,常講一些與合作學習主題無關的話。
2.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單干型的,不清楚自己的職責,包辦其他同學該做的事,想做“超級英雄”,喜歡單打獨斗;有坐享其成型的,對數(shù)學學習不感興趣,長期過于依賴;有固執(zhí)己見型的,個性較強,缺乏包容,難以接受別人的觀點。
三、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走向高效的對策
(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首先,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了解外,還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個性心理甚至家庭背景,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既有利于組員發(fā)揮優(yōu)勢,相互合作、彼此分享,也有利于組際之間的公平競爭。其次,教師要根據(jù)Roger的研究結論,確定小組成員為4~6人,人數(shù)太多會出現(xiàn)少數(shù)人獨霸交流的情況。秧田式的座位編排,學生聽課、記筆記較為方便,但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除前后合作外,圍成一圈、圍成半弧形的編排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最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有組長、記錄員、檢查員、匯報員等,角色可以由小組成員討論決定,也可以輪換。
(二)合理地選擇合作內容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選擇內容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1.在教材的重難點處選擇。部分教師在重難點處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反而記憶不牢,教師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引導點撥中將思維逐步引向深入。2.具有探究性的內容。探究性的問題需要具有很強的綜合能力方能解決,小學生思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挖掘組員的智慧,讓他們通過角色分工、任務切割,形成結論。如在《平年和閏年》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萬年歷探索判斷平年與閏年的方法。有負責分析2月份天數(shù)的,有負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有負責歸納判斷方法的,歸納出“每4年就有1個閏年”的結論,教師適時點撥,看整百年份的是不是閏年,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結論:“在整百年份中,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3.具有開放性的內容。開放性的問題,解法多樣,結果不唯一,學生往往會思考不全面。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興趣各不相同,教師開展合作學習,能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視角觀察問題,產生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有36名學生去劇場看表演,每人票價8元,但如果滿40人可以享受團體8折優(yōu)惠,請選用合適的方法付款,該付多少元?”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學會尊重與包容,懂得相互分享、相互幫助;要加強對學生合作技能的指導,讓他們學會表述,能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地表達觀點,學會傾聽,能聽出重點,聽出問題;學會欣賞,學會總結。
總之,農村小學合作學習存在諸多問題,我們要尋求有效的對策,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小組合作學習逐漸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邵乾坤. 對農村小學開展合作學習的認識與思考[J]. 云南教育,2005,(3).
[2]李曉玲. 淺談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J]. 中國校外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