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焜立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案;編制;目的;原則;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61—01
數學學案導學突出強調了數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數學教師素質的提高。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數學教學中學案教學模式,談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編制導學案的目的
1. 方便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被形象地稱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故而更有利于學生自學;
2. 創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課堂動態生成情境;
3. 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的有機結合;
4. 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5.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學習的分層次和各項化,體驗知識的“超市自選”。
二、高中數學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 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濃縮的精華。數學導學案的成熟與否、完美與否都體現在與教材的融合方面,融合的程度越高,學案體現出來的價值就越高,貢獻值就越大。教師要認識教材所表達的清晰概念的整體性,并加以全面拓展;任何知識點都必須關注,講求知識點的連貫性和融合性,難點、重點要突出。
2. 定位學習目標。教材中都對學習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們可緊緊圍繞這個目標進行恰當分解,來編寫學案教學;目標要全面,計劃要詳實,不要有遺漏。哪個是弱項就要重點擺放在哪,缺失什么就彌補什么,分解要明確詳細,面對新時代、新教材、新觀念、新要求,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注重“導”與“學”的關系。在設計學案時,注意“導”的設計層次,讓“學困生”“追趕上來”,讓中等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讓優等生“飛躍三級跳”。學案教學中“導”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是內因,“導”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沒有“導”的指揮,那么“學”也是沒有目標的“利劍”。“導”和“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導”講求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學案“導”的作用。
三、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 學情分析,以學定教。為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調查研究,對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儲備現狀、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有的學習態度和經驗有所了解,并據此選用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策略。實踐證明,整合學情分析的結果,教師能夠從多視角對學生學習的規律進行研究和探討,這有助于豐富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生成和發展,能促使教學水平的提升。
2. 強化課表,鉆研教材。教材通常包含以下幾個內容:一是課程目標——目標元素是課程,具體包括課程體系總目標,課程體系結構目標、課程目標等。二是課程結構——主要是指課程的組合、相互關聯,形成整體組織以及各種課程融洽的關系。三是課程實施——主要目標是測試課程、課程內容、可行性實踐活動的過程。四是課程評價——包括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判斷,包括重新評估課程評價。目前衡量課程實施的質量標準較為單一,存在片面性,課程建設的急功近利現象較為突出,在課程評價等方面缺少基本的評價原則和標準,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研究、探討,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并將之融合在導學案中,使學案真正能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
3. 主動參與,對癥下藥。在實際學案教學當中,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一是學生主動有意識地參與——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是有效學習的第一步。二是學生喜歡用過去的經驗學習——學生擁有一些學習經驗,教師如果強行采用灌輸的方式,學習效果不一定會好。三是學生需要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多通道的信息傳輸,實現更多樣化的感官刺激,能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好奇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