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9—0105—01
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應不斷向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邁進。教師們也都知道,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所以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如何在把握新課標理念的前提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學得有效,首先需要教師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而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則是喚起學生求知熱情的重要條件。那么,如何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呢?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好朋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所需,解決學生的困難。當然最主要的是真正愛學生,用自己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其次要做到民主、公平,面向全體,尤其對“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尊重。最后要用鼓勵性的評價。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只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教師就要及時進行表揚,讓學生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成功,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曲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人情境的作用。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盡快入戲,一開始就像被一塊無形的磁鐵緊緊吸引住一樣。導入可開宗明義、單刀直入,或創設情境,或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比一比”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的圖畫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欣賞觀察。之后,教師設置了幾個啟發性的問題:“他們在做什么?”、“腳下踩著東西能比出高低嗎?”、“如果是你,這樣比你會怎么想?”這樣導入使學生興趣大增,思維閘門頓開,求知欲望強烈,從而給教學新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適時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增加學生的直接體驗。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質數和合數”一課,上課伊始學生起立后,筆者圍繞“學生的座位號”把學生置身于一個現實情境中,要求學生座位號中除2有因數2的請坐,除3有因數3的請坐……有的學生看到大多數都坐下而心急如焚,引起了認知沖突。然后提問學生:“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生之后坐下來認真學習。最后,再圍繞“按要求離開教室”這一主題引導學生鞏固新知:座位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請離開,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請離開,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請離開……這樣利用本課所學的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學生高舉座位號高高興興地離開了教室。實踐證明,對于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學生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調動自身的生活與知識經驗努力去尋求解決的方法。
四、精心設計練習,提高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個體,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體驗成功的機會。因此,設計練習時,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生的覆蓋面,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2、5、3的倍數”練習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環節:出示一組最基本的習題,要求學生一起練習,然后講評,教師示范書寫規范格式,接著要求同桌互看,反饋錯誤情況,統計錯誤人數。
第二環節:概念辨析,借以矯正學生易錯易混之處。
第三環節:從4,3,0,5這四張數字卡中取出3張,按要求組成三位數。
第四環節:拓展練習。在( )填寫一個數字:65( )使它有因數3,使它是5的倍數,使它同時是2和5的倍數……此題填寫方法不固定,憑學生的經驗感覺填寫,學生對此類開放題非常感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