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諶 陳黎黎



摘 要:演中國國有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僅僅扮演了一般企業的角色,更承擔了國家所賦予的特殊使命與責任。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的一般社會責任和特殊企業社會責任。目前,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新要求,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要與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新標準相適應。本文結合已被廣泛應用的中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根據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新要求和基本內容,提出了中國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評價的一個新標準和評價體系。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演分類改革;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6)09-0026-04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國有企業改革要遵循市場化原則,以保值增值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公益類國有企業則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指導意見》要求在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指導意見》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明確的要求,在分類推進市場化運作和進一步對接國際市場秩序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一般社會責任和特殊社會責任的分類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國有企業改革的新要求。對此,完善與構建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適應新標準服務國家戰略,建立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新標準。
一、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
首先,企業是否履行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全面考核企業績效和企業領導人能力的必備內容。這種新標準不同于過去偏重于經濟績效的考核。社會責任的履行、社會責任的披露以及披露質量的高低,成為全面考核企業績效的新內容,對中國官員過去偏重經濟績效的考核標準產生了強烈沖擊(楊漢明等,2015)。隨著當前企業之間競爭的愈加激烈,社會責任的履行越來越成為企業間競爭的一種重要方面。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不僅是對公司外部環境和自身能力的關注,也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促進國有企業更加注重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是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要素,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人力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競爭。國外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都把對員工的責任看作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涉及到員工培訓的投入和次數、員工福利待遇和工資水平、員工職業安全和健康、員工心理壓力緩解等方面。強大有效的國家法律、運行高效的行業自律協會、 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以及制度化的相關規則是促使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關鍵因素(Campbell, 2007)。優秀的企業通過社會責任管理,不僅能有效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更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企業來,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也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通過構建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可以促進企業更加健康的發展。質量管理是企業生存的根本,能源節約是企業發展的方向,而安全生產,有效控制企業風險是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相關研究也證實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聯系,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能有效提示聲譽管理和品牌管理中危機點的存在(Bebbington,2008)。目前不但國有企業更加注重建立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一些先進的非公有制企業也更加注重其本身的社會價值的認可,區別于國有企業,他們的社會評價體系指標的構建權重還是與承擔了強大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有著顯著的不同,下面就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進行分析。
二、中國國有企業社會特殊責任的主要內容
對于企業責任的分類學術界存在著多種觀點,通常會從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層次來考量(Carroll,2011)。為與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新要求相適應,商業類國有企業應按照市場標準與西方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相對應;公益類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分析國有企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根據國有企業特殊屬性、特殊功能以及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將國有企業的特殊社會責任分為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的三個一級分類。根據過往研究和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新要求,明確以下中國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
在國有企業的特殊社會責任前提下,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主要包括的是國有資產責任與宏觀經濟責任。國有資產的責任主要表現為三個指標,一是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二是上交國有資本收益、三是向國家繳納稅金。2009年6月,國家四部委(財政部、國資委、社保基金、證監會)聯合發布的《境內證券轉持國有股充實社會保證基金實施辦法》(財政[2009]94號),要求正式啟動境內證券市場劃轉國有股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工作。上交國有資本收益是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的根本表現。國有企業的所有資產屬于全體人民,國家是人民的代表,也就是說國家可以作為人民的代表來行使處置國有資產的權力,就這個意義來講,國有企業的特殊社會責任必須嚴格地體現出上交國有資本收益。除此之外,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還表現在宏觀經濟責任方面。國有企業一直以來是國家和政府進行經濟參與與干預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鄧婷婷,2012)。《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6]97號文),明確指出國有資本必須要滲透到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以及關鍵領域中。這些行業和領域主要有:涉及到國家重大安全的行業、重大的公共基礎設施以及重要的國家資源能源行業等多個領域。這些重要的關鍵領域是保障國家宏觀經濟正常運行和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國有企業的特殊社會責任必須要體現在宏觀經濟責任方面。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保證市場供應,積極落實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國家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轉變國家經濟的增長方式,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平穩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落實國家經濟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發展政策方針。
國有企業的特殊社會責任中的社會責任包括維護社會穩定與加強黨的領導兩個方面。所謂維護社會穩定本身是屬于國家執政機構的責任,不屬于企業應承擔和履行的社會責任,但是國有企業的生產資料屬于全民所有,國有企業必須承擔其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責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積極創造社會就業崗位,主動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服務三農;積極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保障國家軍事安全;維護國家的重大活動。首先就業問題是任何國家和政體都必須重視的重大的問題,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的企業,必須積極地開拓各種就業通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全社會解決就業問題,可以盡最大可能地創造就業的崗位和機會吸收應屆大學生、主動和學校合作接受大學生入崗實習、提供勞動派遣等諸多的就業機會,從而緩解全社會的就業壓力。其次所謂的服務三農,其實就是國有企業應該積極主動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廣泛地吸收農民就業,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再次由于國有企業不是一般的企業,國有企業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不僅生產一般性的社會產品,還要根據國家的特殊需要生產出特殊的產品,主動承擔一些非贏利性的產品生產。最后在國家舉行重大慶典或者賽事的時候,國有企業還要主動提供必備的產品與技術支持,除此之外,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需要可能會承擔一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海外工程項目。在加強黨的領導方面,主要體現在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以及黨組織活動的開展情況,最核心的應該是群眾對黨組織的滿意度。總地來說,國有企業擔負著對國家政治、軍事以及國家重大活動順利安全的重大社會責任,這些都是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和基礎(俞雪霞,2013)。
國有企業特殊的社會責任中的環境責任,由國有企業特殊的地位所決定。傳統的績效評價多偏重于財務方面,難以全面對被審計對象任期責任進行評價,容易導致企業短視行為,造成對環境的忽視(任思思,2014)。國有企業在石油、化工、電力、電信等多個行業中處于中心壟斷地位,能夠影響行業標準的制定,適度提高行業標準雖然會提升短期成本,但是對于環境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也就是說,國有企業不能和一般企業一樣將環境責任放置到企業決策的備選項,國有企業必須要承擔關乎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重要責任,為社會各界做好表率和榜樣作用。國有企業要在實踐和理論中,全面貫徹環境保護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與檢測體系,不斷影響和提升行業標準,務實地執行節能減排重要方針政策。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首先,本文根據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新要求,所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國國有企業特殊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是對于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關于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重要補充與完善,需要在結合以往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推廣。由于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研究和應用已經較為成熟,本文不再贅述。
其次,根據以往的調研整理,在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現實運用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行業不同,每個企業都有其自身的特殊之處,雖然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可以使用同樣一套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但是出于評價得分的可比性以及信息披露要求,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評價體系還要根據分類改革的新要求做進一步地調整。
最后,本文針對中國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給出四點政策建議:第一,中國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要與國家戰略相適應。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前國民待遇約束了國有企業的補貼制度,國有企業應當更加注重制度內化。在制度內化的基礎上提高社會認可度,向世界展示國有企業改革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態度和成就。第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應當盡快完善。按照與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相適應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2.0版本進行推廣,并加強信息披露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正向宣傳。第三,企業社會責任代表了企業制度的進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各個國家都會受到認可,中國國有企業應當引領和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新標準。第四,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歷來與國有企業改革相同步。國有企業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廣泛且深入,受到國有企業改革影響的相關行業及相關產業,也可根據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信息披露,推動有關的經濟制度創新。
[參考文獻]
[1] 楊漢明,吳丹紅.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動因及路徑選擇——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
[2] Campbell, John L . Why would Corporations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3): 946-967.
[3] Bebbington,J.,Larrinaga-Gonzalez,C.,and Moneva,J..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 and Reputation Risk Management [J] 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8,21(3):337-361.
[4] Carroll Archie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M]. Business Horizons,2011.
[5] 鄧婷婷.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6] 俞雪霞.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困境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7] 任思思.關于建立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思考 [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4(3).
[8] 彭華崗.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理論與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