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茹艷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提高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并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課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重要意義;有效途徑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一項必備的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積累更多的知識。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更可以提升學生的內在涵養。接下來,本文就以閱讀的重要意義為核心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一、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在語文課程考查中存在一個現象,就是每次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測試時,都會有一些學生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很多學生在語文能力測試中,由于閱讀能力不夠,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取最有效的信息,降低了學生的答題速度。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不僅會提高語文課程的學習能力,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同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往往會伴隨學生的一生。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就會在平時增加閱讀量。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學知識、歷史名著,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且,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文學素材,這些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現階段小學生在閱讀中普遍存在一些跳讀和漏讀的情況,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要追求閱讀速度,而要提高閱讀質量。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反復研讀。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二、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對閱讀有興趣,才會在閱讀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會在閱讀中獲得快樂。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學生布置有趣的閱讀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閱讀。
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視頻進行教學,從而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課的內容本身就帶有通話的色彩,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播放一段“小壁虎借尾巴”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先觀看動畫,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效率。
(二)開展多元化閱讀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活潑開朗,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活動中學生的情緒會得到釋放,會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閱讀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課的課程內容比較有趣,并且在課文中包含著很多任務。教師在進行這節課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五到六個人一組。然后每個小組的成員自行分配任務,并在課下進行練習,然后讓學生利用活動課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開展閱讀活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且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設置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反之,如果盲目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三)階段性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
除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教學活動,定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檢驗,也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有效辦法。通過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檢驗,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檢驗結果的分析,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并且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對癥下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并且,通過檢測,學生也可以發現自己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糾正。
例如,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為學生準備一些課外閱讀內容,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進行點評,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同時鼓勵其他學生不斷地進步。教師可以將每一次學生的表現進行統計,做成一張折線圖,方便學生看到自己閱讀能力的進步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測試中,應該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使學生產生排斥的心理。
閱讀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如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階段性閱讀能力測試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梁仕容.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淺談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6(5).
[2]馮利英.淺談教師科研能力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