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琴
摘 要:立足于幼兒音樂教育教學現狀,結合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些教學手段。以期通過努力,找到促進幼兒音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以供廣大音樂教師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幼兒教育;問題;策略
音樂作為一種陶冶情操的藝術手段,可以從多角度培養幼兒對聲音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帶給幼兒更多的快樂體驗。處于迅速生長發育期的幼兒,需要得到更多來自于藝術方面的熏陶,音樂教育就是完成這個培養目標的可行方案。接下來,筆者將針對幼兒音樂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教學方法,展開論述:
一、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學內容盡可能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的基礎水平
在音樂教學的起步階段,不同基礎的幼兒可能會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有的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學習之前,已經在家長的引導之下接受過一些音樂的熏陶,可能會對課堂教學中的內容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而對于大部分沒有音樂基礎的兒童來說,教學應從基礎出發,貼近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實際水平,引起幼兒的學習動力。
2.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備課
幼兒具有天性愛玩、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應把握這一教學要點,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開發更多更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并為課堂準備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引起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3.教學注重趣味性,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法
面對尚處于音樂入門階段的幼兒,教師應當做到準確把握幼兒的心理。為了使幼兒能夠夯實音樂基礎,應當從最底層的內容開始教學,做到穩扎穩打,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在將來的音樂學習中,跟上教學進度,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實際教學中,可采用的教學方法
1.對幼兒音樂基礎的訓練
對于幼兒音樂教學來說,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用最為科學有效的方法開發幼兒的嗓音條件,并幫助幼兒正確理解自己的先天條件,采取最適合的唱法。用科學的手段訓練幼兒的歌唱基礎,可以為今后的音樂學習打好基礎,有利于幼兒對音樂產生更為長遠的興趣。教學實際告訴我們,只有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培養好幼兒的基礎,才能使幼兒的學習道路走得更加順暢。
音樂任課教師要控制好幼兒的數量,做到針對每一名幼兒的音樂指導與幫助,從有利于幼兒的角度出發,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確保幼兒能夠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長。
2.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教學課堂應該與時俱進,多結合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幼兒在生活中也與各類電子設備有了比從前更多的接觸,對多媒體內容有著更為濃烈的興趣。將多媒體技術與幼兒音樂教學相結合,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幫助幼兒加深印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為幼兒播放一些如古典音樂,外國民歌等內容,拓寬幼兒的視野。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播放一些具有高配樂水平的動畫片,如貓和老鼠或洪恩寶寶學音樂系列動畫片,讓幼兒在娛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影響。
3.改變課上的互動教學模式
幼兒處于一個需要得到關懷與鼓勵的年齡階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幼兒的心理感受,不能讓幼兒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這意味著教師必須對每個幼兒因材施教,主動幫助、鼓勵那些起步較慢,學習吃力的幼兒主動學習。最終,達到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沒有幼兒掉隊的和諧局面。
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基礎較差的一部分幼兒,教師應保持足夠的耐心,必要時可以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三方共同努力,幫助幼兒的音樂得到更快的提升。對于先天條件良好的幼兒,教師也不能放松教導,而應該針對每個幼兒的特點,讓他們發揮所長,將幼兒培養成音樂水平更高的小小歌唱家。
4.更新面向幼兒的教學模式
隨著教學的不斷更新與深入,幼兒音樂教學不再是一門新鮮的課程,它已經具有成熟完整的教學模式,供新任的年輕教師參考。然而,這門課程還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幼兒音樂應注重對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行培養,發散思維,尋找更加先進更加有趣的教學方法,不再受到傳統模式的限制與束縛,而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幼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音樂素養,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幼兒要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教師就應當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扮演同伴、引導者的角色。此外,還應當多留給幼兒時間用于合作交流,讓幼兒能夠在分享中增加快樂的感受。在幼兒自發的活動中或在教師引導的活動中,幼兒能夠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展示自我。此時,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豐富,具備了一定的創造能力。綜上所述,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幼兒的性格得到了陶冶,心靈得到了凈化與升華,另外,還培養了幼兒高尚優雅的情操。
參考文獻:
[1]饒文躍.探究多媒體在幼兒音樂活動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5(6).
[2]邱沛.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故事效應[J].北方音樂,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