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錦
摘 要:主要研究了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方面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優化策略。小學數學教學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方面面臨的問題主要從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水平、教師對問題情境創設缺乏難度方面的分層、教師在問題的創設方面缺乏趣味性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上述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師數學專業教學素養、增強問題的層次性、提升問題情境的趣味性的有效問題創設情景策略,為小學階段數學教師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經驗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問題策略研究
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鍛煉基礎數學能力以及學習數學運算,更重要的在于教導學生如何在小學數學階段學會學習數學知識,怎樣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以及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小學階段,數學教師的教學要著重關注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能夠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一、小學數學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概述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索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創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改進。
1.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有待提高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有效問題的情境創設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創設不周、重點不詳的問題,這一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的專業素養能力水平欠缺。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自身的數學知識能力水平有效,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把握不準,因而導致教師無法準確、有效地創立問題情境;另一方面,主要指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的經驗不足,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從而由于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輸出效率低下導致問題情境的創設效率不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出現無法把握學生學習興趣,不能了解學生知識結構中的弱點和漏洞,從而使教師問題的設立、問題情境的創設存在缺陷。如果一個教師不注重時時提升數學學科知識水平,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提問沒問到位,許多低效或者無效的課堂問題,導致學生學習空泛,目的性不強,課堂有效性更無從談起。
2.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中,教師缺乏對問題的難度進行分層
在當前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缺乏將問題進行分層的意識,教師主觀上僅僅設立了問題情境,設計了具體的問題,卻缺乏對問題難度的分層和分類,往往將問題情境隨意匹配給學生,這樣會直接導致一部分數學知識能力水平較好的學生沒辦法在數學問題情境中得到應有的鍛煉,而一部分數學知識能力水平差的學生卻匹配到了難度較大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的學習沒有達到最優化。
3.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中,教師缺少對問題趣味性的關注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前提,就是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小學階段數學問題情境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很多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情境中去。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在數學課程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普遍興趣不濃厚,對教師創設的數學問題情境不感興趣等,這直接導致了問題情境的創設缺乏有效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根據上述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數學教學實踐以及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而具體進行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自身專業素養、分層教學法以及各種教學模式在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的應用著手,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數學問題探索能力。
1.提高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
提高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有效程度的首要前提,而具體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能力水平,拓寬教師自身的數學能力,這是教師提升自身數學專業教學素養的基礎。例如,教師要認真了解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摸清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漏洞,從而適當進行數學問題情境的創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解決840÷50化簡成84÷5的筆算時,容易將橫式余數錯寫成4,那么教師要提前分析學生會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設計問題情境和課堂改錯練習,才能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素養,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經驗以及知識輸出能力的提升。在這一方面,教師不能被動地在教學中獲得經驗,而是要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再培訓、再教育,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與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交流,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幫助教師迅速定位問題情境的設置方向,提高創設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例如,在針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與有經驗的教師進行學習后,就可以了解到,學生在這方面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難點和易錯點在于方程的建立,即,將應用題的題目條件進行解讀,然后轉化成方程。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教師問題情境的創設就要圍繞方程的建立這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應用題的探究,提高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2.將分層教學法融入教師的問題情境創設中
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問題情境中,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問題的難度與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水平進行匹配,即,將難度較高的問題情境交給數學學習成績、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水平較好的學生,將難度較小的問題則匹配給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分層教學在問題情境中的應用,有助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問題情境教學中得到鍛煉,從而促進教師學生數學知識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初步的學習中,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把幾個簡單問題“三角形有什么特點”“三角形由幾部分組成”“實際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點”交給數學學習能力較差或數學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解決。而對于三角形底和高的認識,畫高卻是這節課的重難點?!罢l能來說一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義”“一個三角形共有幾條底”“一個三角形共有幾條高”“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會在三角形里畫高嗎”又可以把這些問題交由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匹配。這樣,根據學生在數學知識能力方面的區別,進行分層提問與共同學習,有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3.豐富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豐富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模式,主要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興趣,分別將不同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問題情境創設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最大限度上參與數學問題探索,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的課堂表現力要更活潑,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的課堂表現就要顯得簡潔干練,提問要準確嚴謹、簡明扼要。
例如,針對小學生喜歡趣味性較強的問題情境,教師就要將游戲應用與問題情境模式的創建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教師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針對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要將問題情境的設計和學生之間的比賽相融合,提升學生在比賽中的參與度;針對基礎薄弱的學困生,教師要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中,多舉些例子,多打些比方,多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以便學生能激發興趣,進而聽得懂、學得會。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探索數學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現狀以及學習興趣,依照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適當在課堂中營造有效的問題情境,通過在這一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或者引導學生自我提問,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水平,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讓學生在數學探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教師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王娟.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