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紅
【摘 要】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孩子們綜合發展的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以滿足終身發展的需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備課效果,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合作,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元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互換的過程,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化。
【關鍵詞】建構;自主;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把握好課堂,向課堂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后,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這節課給學生教會了什么?”,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么?”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永恒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求。也就是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風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教師要有一流的課堂導學能力
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更要關注的是孩子們在課堂上干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老師要放手讓學生有充分自學、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內獲得了有效的發揮。諸如板書可以讓學生來寫,總結也可以是學生來說,但這依然是一堂有效果課,一堂讓孩子們“學”得好的課。課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和反思:《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教師把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和指導課堂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最根本的基石。
二、教師備課力求準確到位,提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
沒有課前精密的預設,就不會有課堂精彩的表演。作為一個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的預設。因而,必須明確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都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形象生動,更加有血有肉,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教材并不是不允許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讓教材“為教所用,為生所用”。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能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提前預設好,這樣的教學不是教學而是演戲。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教師在教學《稱象》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船只的結構。后來評課時有位教師問他為什么這樣的預設?他說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了解船的構造,繼而了解船能載重。像這樣的預設就屬于無效預設,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達不到課堂的有效生成的效果。假如教師采取課前先下發探究表,課堂上依據問題難易程度梯次推進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用心與文本交流,用靈魂與文本交流
作為教育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話吧。聯系我們身邊的閱讀教學實際仔細想一下,面對課文,教者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沒有“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能裝得下學生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果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果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果樹,還要讓學生看到果實。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接納的心態尊重教師多元化解讀文本。
用心與文本交流,用靈魂與文本交流,從而正確地引導孩子們在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天地里暢游,并在其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自我。
四、學生反向思維能力的培養
1.打破傳統,反向思維,引領孩子們找出問題
要善于指導孩子們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定勢思維,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孩子們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從中找出問題。
2.創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
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孩子們在思維的發散訓練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設計出具有開放元素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小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五、采取積極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體現,它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良好素質的體現,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已為廣大教師所樂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環節不僅僅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認為討論的問題一定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么應怎樣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如此操作:如:請學生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一一進行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交流,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最后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教師進行全班反饋,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得過程中,學生既思考了,又汲取了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這樣,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了,還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思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孩子們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豐富,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備課效果,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合作,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元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互換的過程。同時,教師更要不斷充電,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形勢要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化。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新課改的牽引與推動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益,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反思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建維.語文教學呼喚創新[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包永艷.構建活力四射的小學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08年09期
[3]朱成茜.探析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年15期